2014年10月28日下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第14期储能产业公益沙龙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举行。主讲嘉宾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就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做专题报告,以下为陈全世教授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性需求。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全世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性需求:
很多年前,电动汽车行业并不被看好,因为当时的油供应充足,而且油价比较低,大概8美元多一桶。后来,为了2000年申奥,我国开始发展电动车。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节油,二是降低有害气体,例如, CO、NOx、PM、烟雾等的排放,而不是所谓“节能和降低CO2 排放”。所以说,油、气资源匮乏和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才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刚性需求和原动力。
一、节油势在必行
2012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经超过59%,能源安全,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进口通道方面看,我国进口石油一共有三个通道,一个是从俄罗斯到大庆,是东线;一个是从卡萨克斯坦从中亚的霍尔果斯口岸进来,是中线;一个是从中东,走马六甲海峡进来,是南线。由于种种原因,这三条线还不能成为100%保障的石油进口通道。另一方面,目前石油价格虽然在波动,但是总体趋势是在上涨。
我国油气资源形势严峻
我国汽车的石油消耗量概况
据统计,2012年我国石油总消费量约4.92亿吨,对进口依赖度约59.2%。其中汽车用燃油占石油总消耗量的近60%。
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和能量消耗
2011年我国国产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5升/百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总体水平较高且下降缓慢,仅为2.7%,汽车平均油耗仍远高于欧盟和日本水平,且距离进一步拉大,“主要原因是政府及社会缺乏对企业平均油耗实施的有效监控,对传统车型节能减排的关注力度不够”。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每百公里6.9升和5升,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要降至每百公里5.9升和4.5升。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燃油汽车的技术差距与窘境
电动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个突破口,现在电动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商业模式有待开发,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不明朗,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是后起者进入的最佳时点。中国在燃油汽车基础上面进行了近50年追赶,技术差距,依然很大,在较长时间仍然难摆脱受人所致的窘境,但是,电动车领域差距相对较小。
我国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与国外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在于:第一是内燃机技术,至今为止,没有一款主流汽车发动机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现在主流车型的发动机电控系统90%以上控制在3大外国公司,也就是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其二,自动变速器(AT),从设计、制造到知识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国际跨国公司手里,这种情况近期无法改变。
在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领域,目前的趋势是不用内燃机和传统自动变速器。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方面,我国与国外差距没有那么大,而且电动汽车可以不用复杂的自动变速器,而采用减速、直驱方式,这样就可以绕过这两大技术难关,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电动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个突破口,现在电动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商业模式有待开发,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不明朗,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是后起者进入的最佳时点。中国在燃油汽车基础上面进行了近50年追赶,技术差距,依然很大,在较长时间仍然难摆脱受人所致的窘境,但是,电动车领域差距相对较小。
二、空气质量形势严峻
从空气质量方面来说,去年冬天今年春天时候,我国东中部大面积、长时间发生的雾霾天气,也敲响了环境的警钟,尤其是大型城市。以北京市为例,污染型工业已经很少,在无风时雾霾和PM2.5的超标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引起。用环境去换取GDP的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清洁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