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大家对能源革命的认识,也引发了能源领域新技术的涌现。我主要分享三个方面:首先,气候变化推动了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推动了能源革命;其次,储能技术在能源革命中的地位;最后,中国发展储能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已成为政治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的潮流。
目前,气候变化已致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推动了能源创新。美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能源的格局,尤其在储能领域,特斯拉“power wall”的问世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同样,日本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也将改变未来的汽车消费方向。而中国,正在试图构建全球能源网,把欧亚连接起来,甚至是把欧洲、非洲及亚洲都连接起来,事实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全球能源网完全可以实现。
新能源最大特征是低碳,其次是金融互联网和储能技术。未来,新能源将引发能源市场化的变革,并承认能源的商品属性。
我们要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需要有储能技术支撑,其中,储能互联网技术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着诸多的能源和环境挑战,尤其是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压力更为突出。现在,我国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所以,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能源革命。目前在中国,能源转型是能源矛盾的主要出路,国家已把能源革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方针,并提出“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观念。
在我国,能源革命关系到一批产业的发展。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加强对传统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我国要控制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尤其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就必须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现在,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能源革命和能源创新,这是因为我国所面临的人口多、基数大、发展快的国情,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储能技术作为支撑能源革命的重要技术,必须有大规模的电力传输和储能技术创新,才能满足我国能源革命的需要。
那么,为什么既要有大规模的电力传输又要发展储能技术呢?这是人类的需求所决定的。
人类存在两大矛盾:一是群居,一是个性的张扬。如,我们都愿意在大城市里居住,就像我们都不喜欢北京的天气,但又都不愿离开北京,所以,北京需要有大规模的能源输送。另一方面,我们都喜欢个性化的张扬,比如有人买奥拓,有人买特斯拉,还有人买兰博基尼,这种个性化、差异化就是市场。我们无法改变由于人类群居和个性张扬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所以,就必须从市场上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是对大电网的灵活支撑。事实上,大电网和微电网的关系非常微妙,微电网相当于人体的微循环,而大电网则类似于人类的心脏和主动脉。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微电网,并启动它未来的需求。我国的储能产业,从消费电池到动力电池,再到储能电池,我们已看到曙光,今后10年,将是储能技术的变革时代、发展时代以及创新时代。
未来,储能技术将是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对我国来说,解决储能产业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包容、开放和扶持的态度对待创新,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所以,如何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