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召开。新天域资本衣进博士在会上发表题为《储能商业化模式探讨》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新天域资本 衣进博士:
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在此分享储能行业这一年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储能在商业模式上没有重大突破,这与行业本身的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关。今天,我会从比较宏观的层面与大家进行探讨,回到储能行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从基础的产品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寻找储能商业化过程中,适合今天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储能商业化模式探讨
储能应用很多时候可以结合电网进行探讨,但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市场化的程度,毕竟储能行业的长期发展还需要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机会。
目前,用户侧的市场化程度要好于发电侧和输配侧,由于我国电力市场输配侧大多由垄断主体来运营,目前市场化最差的是输配侧。
在任何行业中,商业模式都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和应用,对于储能行业来讲,对应的也就是产品、直接服务和其他衍生服务。从产品方面讲,不论使用哪种技术,我们销售的产品都是储能系统、其中的某个模块,或者提供软件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按产品订单数量来回收成本。能源行业从服务层面来说,其实存在更多商业机会,商业模式也比较多。电力辅助服务的一种方式是直接售电,其特点是需要有储能系统介入,收益依靠销售电量来进行核算。此外,运维成本、融资成本等,也可以依靠能源服务来回收成本。对储能来讲,服务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在产品和服务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衍生出其他服务,包括跟运维、金融等有关的服务。
目前,储能相关的商业模式大多与电网有关,在我国市场中基本可以说百分之百相关。美国市场略有不同,大约有10%是在用户侧,这部分不直接对电网服务,因此更加市场化。在德国市场,商业模式主要是自发自用。
储能商业化关键因素分析
目前储能行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与大家分享两个相关案例,共同分析储能商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现在业内人士比较关心调频服务,包括国内也在推进相关的示范项目。2007年-2008年,我们曾对美国调频市场做过分析。美国的调频市场已经进入了市场化阶段,他们会提前分析成本是多少,从哪些地方获得收入,在提供的服务中制定相对平衡的价格。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他们发现加州推进调频市场不合适,而纽约非常适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需要认识到,从商业运营的角度看,成本和收益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加州市场的用户侧分布式储能项目。由于加州电力比较短缺,峰谷电价差异非常大,同时也在推行分级电价,居民用户超额用电的话需要交纳高额差价。加州对非居民用户执行容量电价(注:基本电价),如果储能可以调节电力,就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回报,形成收益。
在光伏应用领域,增加储能应用可以降低价格,而且很多国家本身对光伏就有鼓励政策,结合储能应用可以获得更多经济回报。由于储能系统通常可以运行很多年,因此需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收益从哪里来,二是收益是否长期、稳定。
尽管目前从收益方面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储能依然是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行业。当行业发展到阶段性收益超过成本的时候,再谈储能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
成本方面,我们要借力新电改政策和其他储能应用领域的相关政策。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参照一些动力电池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关的市场数据。今年年初,瑞典两个研究人员在分析了很多数据后,得出“电池包成本在400-600美金/千瓦时”的结论。如果电池包成本下降,与整个行业的电池规模来比对,存在一个规模曲线。对于制造业来讲,按照规模曲线推算,随着整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将会逐渐降低。
降低电池成本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电池性能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未来,随着电网的市场化发展,相关应用不断拓宽,储能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多样化。相信未来储能市场的成长会变得非常快。谢谢大家。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