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集团孙北:氢能科技 绿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3-08-25 11:40:00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孙北:氢能科技 绿色未来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孙北作主题演讲


8月25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23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国际峰会”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孙北作题为《氢能科技 绿色未来》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发言内容实录,未经嘉宾审阅:


孙北:

大家上午好,首先还是主办方的邀请,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协会组织下,专门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论坛上分享一下关于重塑的事。

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还是关于重塑这几年在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做了哪些事,以及碰到哪些问题,还有目前对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痛点的理解。

在昨天的闭门会议上,包括在今天现场也看到了我非常熟悉的,也非常敬重的同济的老师们,其实这也算是给我们这个行业增加了一些信心,因为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包括原来专注于锂电池的老师们,现在也开始专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实际上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确实也感受到了燃料电池和氢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目前也碰到了很多客观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年的市场上,相信在座的一定会感受到今年市场,不管是客户需求还是资本市场对于整个行业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今天讲的主题还是我汇报一下关于重塑集团目前整体的情况。作为在交通领域里面起身的制造环节企业,现在也意识到搞氢能和燃料电池是紧密不可分的,搞燃料电池的现在也要搞能源。

但是作为一个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车辆和交通领域的重塑来讲,目前在看待能源问题上,确实还有很多的视角,这一块的话我现在就不再过多解释了,因为现在基本上不管是全球还是国内各个同仁,基本都认可减碳的话一定要发展氢。

燃料电池在这里面起什么作用呢?重塑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整个产业链的宽度,我们从氢能转化这个环节开始做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在整个领域还有环节里面最具有卡脖子技术,最具有成长空间,也是我们最有基础的环节为起点,但是做着做着就发现光搞定这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国内的“十三五”“十四五”实际上对于整个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态度和推广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变化,变化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就算重塑是作为氢能转化环节的企业,同时也一定需要关注包括从氢的来源,包括从能量的来源、氢气的制取、氢气的储运,还有下游的应用,这些端的一些市场的情况、行业的情况,甚至也会影响一些重塑集团的布局。总结一下,这个事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难搞很多。

交通领域这一块,实际上在减碳会做出一些贡献,当然整个对于不管是减碳排放的贡献也好,这里面简单整理了百分比贡献的饼图,但是实际上背后来讲的绝对值实际上减碳这一块可能也只是占了一部分,所以这也是呼吁了刚才讲的那一点,燃料电池企业要走下去的话,一定需要紧贴能源端,那就不要仅仅局限交通领域。

虽然在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全球范围内因为现在全球整个情况比较复杂,就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整个全球范围内对于氢能的布局实际上各个国家都有动作,不光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像欧美、日韩这些,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去年还有今年一定程度上也在多多少少规划自己氢能的战略,当然为了整个国内燃料电池启动企业可能提供了一些更多的国际上的出路,因为确实国内总体上来讲的话,氢能燃料电池企业不管在市场端还是在融资端,实际上整个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我们是不是要把视角放眼到更大的全球市场,全球市场的话不一定要看日韩和欧美,实际上我觉得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具备我们去关注和探索的机会。

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在整个氢能领域里面比较关注的一些知名的企业,联盟也算是我们自己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是更具备整合全球资源、公认度也比较高的集团。重塑也是早早地在2019年加入了这个联盟,这个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内的燃料电池企业走出国内走到海外具有很大的推动和帮助的。

国内的话实际上还是在交通领域,因为这张图在前两年的时候也一直在用,公司也一直关注交通领域,中国确确实实有着非常多燃料电池应用的市场,主要的目标市场就是在商用车和重卡,怎么样把这些市场转化成为真正的属于燃料电池可以生长、发展、提高自己市场的话,实际上跟清洁能源挂钩的不仅仅是氢能和燃料电池,因为刚才听到我们国电投的领导也讲到换电,实际上现在也有甲醇,大家都是在看重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到底留给燃料电池在未来几年有多少份额,实际上是需要很多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值得去仔细考虑的,无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的前提,前提确实是很好。

总体来讲的话,纵观全球,整个国内燃料电池不管是政策氢能还是燃料电池的推广来讲,不管是政策也好,产品基础也好,包括刚才提到的潜力的重卡市场,都确实比较客观的机会在这块,实际上全球都在搞氢能,但是全球也都看中国在怎么去做氢能,所以这里面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重塑2015年成立的时候叫重塑科技,专注的领域实际上还是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这个领域,一开始是从车下手,但是走到现在来讲,车这块依然还是我们主要的基础业务,当然它现在不是唯一的基础业务。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重塑从原来的重塑科技也变成了现在的重塑集团,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重塑集团下为了匹配目前整个市场上关于燃料电池以及氢能市场上的应用,我们实际上构建了核心零部件在不同领域应用方案几个独立的事业部,实际上我们熟悉的重塑科技是我们主要的系统集成,中间我们也布局了最主要的电堆、零部件的子公司,以及我们重点关注在燃料电池还有氢能装备相关的电子相关领域一些产品方案。

实际上整个重塑集团现在基本上就是从原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企业,变成了氢能科技型的企业。

其实抛开这种子公司的架构,实际上重塑集团在内部的话,我们自己也讲实际上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实业集团,一个电力系统实业,主要就是以用氢发电的领域,我们主要关注这个,同时关于能源这块我们也有集团部门叫氢能装备,这一块主要是如何去把原来燃料电池的技术转化在制氢技术,这里面我们叫氢能装备。所以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两年重塑也是在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然除了做产品也好,我们无时无刻讨论怎么去探索商业化实践的路径,这里其实我简单地概括一下就可以了,回到这个产品。

重塑因为近两年在整个系统端还有上游零部件端实际上整个自主的布局比较多,花的精力也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实现关键技术还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因为从过去几年国内整个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实际上国外也没有停止,国外的技术也依然在不断地更新对燃料电池产品的理解,对燃料电池应用的理解,甚至是对整个氢能应用的理解,所以重塑一直是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里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基本上我们整个融资的百分之六七十基本上投在了技术的布局上。

客观来讲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关键技术有无的突破,关键技术在成本上的突破、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不光是重塑自己在做,实际上也是结合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包括跟高校的合作,包括跟同济大学。

刚才其实我们也听到了整个在做动力电池一些企业的领导分享的时候,动力电池在过去几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实很大的程度是基于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成本的下降,目前整个燃料电池行业其实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燃料电池到底能不能走出去,实际上不管是做什么样的技术,真正的能够把成本快速迭代下来,使整个行业能够存活下去非常关键,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所以原来更多的谈高性能、高指标,实际上这里面背后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降低终端使用的成本。

所以重塑在这几年通过不同的方式做自己的产品迭代,这里面的迭代,无非大家看到的就是新产品的发布,单个模块的功率越来越大了。

但其实单功率模块越来越大,背后需要解决很多细节的问题,这里面不一一赘述,但是这里面就算是功率发展到现在的程度,相比于我们实际市场上对于产品的应用来讲的话,我们需要承认的是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高。

定量的先不提,定性来讲的话,毕竟所有关于在燃料电池应用的领域,大部分燃料电池企业都是基于交通领域车用端的产品进行的产品变形。变形跟迭代跟新产品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把在车用领域的产品做精做扎实的情况下,同时又能够对于其他领域产品应用的理解能够比较充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有很多的路要走,不一定非得是大道,实际上有一些弯路还是需要尽早地去趟。这一点的话,我们昨天跟氢能港的一些领导交流,实际上我们现在氢能很多燃料电池的企业都是开始关注于储能端、发电端,这一块实际上我们对发电端、储能端,对于燃料电池系统应用的要求,这里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是需要我们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去做下来冷静的思考的。

因为现在这个程度上,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去做一些更多领域的拓展,只是我们现在要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做得够不够好的话,我觉得其实现在还远远不够。

重塑主要的基础和团队大部分都是在上海,离这个场地非常近,所以在这也是非常诚挚的邀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有机会去我们重塑集团看一下。整个重塑集团在目前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整个业务布局,不光是中国包括在北美温哥华、欧洲瑞士也开始做业务的布局,更多的就是为了刚才提到的面向除了国内以外全球的市场。

整个团队重塑从原来大概二三十人的团队,大概的背景基本上像同济大学、博士、上汽本土的工程师,包括学校的一些博士、博士后们,现在来讲的话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全球化的团队。

确实在整个燃料电池技术的话,北美有北美的技术路线和派系、日韩也有日韩的,所以我们在过程中怎么样更好的融合技术路线,实际上我觉得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在进入国内实际上能够在技术上取得超越一个必要的措施。

重塑这两年整个产品核心技术、产品也好,实际上我们给自己贴了几个标签,就是大家图上看到的右面的三行。一个就是控制,控制的话主要还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使用时候的经济性,我觉得控制这个东西是一直需要抓在自己手里的。

另外的话就是燃料电池要去解决它的环境使用性,还有就是燃料电池因为是商用车领域应用,所以他的长寿命也是一定要重点关注的,算是我们企业在作为产品开发最主要的核心理念。

整个重塑在研发板块实际上是两块,一个是上海这边集团总部研发中心,温哥华是电堆的前瞻技术的研究中心,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吸收和融合,能够更快地去推动我们的产品快速迭代。

产业化激励,因为每年在燃料电池整个市场产销量这一块基本上还是在头部的位置,所以为了更好的配合市场端对于产销的需求,所以在产业化基地这里面我们也是做了一些灵活的配置,目前重投入的基本上是这几个地,一个是常熟的系统装备,另外一个就是佛山的电堆,还有就是嘉兴的电堆上游材料的工厂,来去满足整个国内市场产量的需求。

在荣誉认可这一块要多多提一些跟高校的合作,重塑其实作为民营企业,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得悉了很多政府的支持和荣誉认可,这里面离不开我们产业链上尤其是高校的一些支持,因为高校确实比我们擅长做很多科研还有前瞻方面的工作,我们的工程化这一块,实际上可以跟科研院所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配合。过去几年包括像在技术中心,包括像在一些制造业单项冠军,包括联合的国家级的、市区级的申报,实际上都得到了很多,包括像同济大学老师们、教师们的支持。

这里面也提到了,目前也是拿到了具备海外销售资格的认证,其实也是为了做好海外的业务提前做一些铺垫了准备。

最后讲了比较大的概念构建生态,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呼应了我们整个产业链比较长,就算你重塑是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投入的资源更多,但是怎么把投入的能够放大到或者得到回馈,实际上要有一个生态的概念。生态的概念这里面第一个还是讲车端,车端主要还是借助整个试点示范项目,我们包括在上海这里面建立了整个以国家氢能和燃料电池试点示范城市项目背景下的车辆运营的小生态,当然我们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希望把这种生态能够复制到即使不在整个国家试点示范推广框架下的城市,当然确实要承认,如果没有这样补贴的加持,在这些市场上推广我们车用端的应用,确实碰到了很多的问题。

生态无非就是产品端、能源端、场景端,重塑借助于中石化是我们最主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整个能源端这一块提供了很多方便的途径。

场景端的话这两年确实有很多的企业愿意去通过尝试性的方式接受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里面我觉得是一个向好的状态。但是说回来,车用这个领域是不是够整个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在未来几年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答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跳出整个车用领域,要去构建更大的氢能能源的生态。

从整个面上来讲的话,要包括去做能源端生态的配合,这里面需要的产品可能就是我们的发电产品或者制氢产品。目前重塑已有的动作,不管是跟中石化相应的场景里面场景探索,还是在大西北这边有比较好的风光资源下的风光项目的合作,还是包括碳减排碳积分方法学的基础,实际上重塑都在积极的探索。

目前可能还是希望能够一步一步地,起码现在还没有看到比较明显的项目落地或者效果达成,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形成预期的目标和成效。海外的话,我觉得现在需要开始国内的系统企业可以关注的,不管是日本也好,德国也好,欧洲地区除了德国以外的希望地区。

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我觉得国内的一些企业应该适当走出去,因为外面的机会可能不像国内有这么的卷,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机会点和商业突破点。

推广应用这一块的话算是数字的成绩,车的话里程数现在应该能到了1.7亿公里,这里面也一定程度上在车用领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运营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整个重塑目前搭载重塑系统的车辆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简单梳理了一下,重点还是在国内,海外也有一些示范项目。当然今年也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海外成小规模的示范项目,这里面也是给除了国内市场提供另外海外市场的机会。

国内市场的布局从东南沿海一直往中国的西部,现在整个车辆运营的布局开始向这边转移,背后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真正适合燃油电池场景,也真正有便宜清晰的地方,实际上在中国的中部还有西北部有更好的潜在条件的。

除了车用现在开始说其他的,其他的这里面开始做一些尝试包括工程机械的叉车,这些示范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只是刚刚迈进了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其实还需要很多的不管是技术产品打磨,也需要商业模式的打磨。昨天确实跟很多的嘉宾领导沟通了一下,这里面的弯路也不少,其实回过头来就像重塑在2015年成立重塑的时候,我们其实在2017年的时候就极力地推广了一波上海500台7.5吨的物流车也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在售后运维、客户反馈这一块碰到了很大的压力,当然现在回过头来讲,当时做了非常冒险的决定,实际上换来的就是我们对产品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商业模式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做一个系统企业必须要走的弯路的理解。

实际上现在又回到一个原点,对于系统企业如何在氢能的装备、氢能的制取这一块再去取得先机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就是先行先试,先把别人不愿意走的弯路去走走,我觉得这个才是可能企业领先的不可避免的路径,对于重塑来讲的话,必须要面临这样的问题。

嘉华电站算是我们在电站领域,在实际客户场景中投放的一个,当然这个里面背后真正合适的产品方案也好,商业模式也好,还是需要做不同的优化和调整的。

燃料电池乘用车这个事我们并没有放弃,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相比于纯电动也毕竟会有它自己的优势,但是燃料电池乘用车什么时候会来,现在我们自己只是说自己心里面藏了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因为毕竟是要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能够取得突破,乘用车在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去发挥的机会,毕竟现在整个的乘用车市场纯电动带来的商业模式还有客户使用目前地位还是比较扎实的。

除了乘用车之外储能发电、工程机械包括像轨道交通和船舶,大的领域里面重塑也持续地在关注和尝试,也愿意投入一些资源和经历去走一些弯路,当然要做发展,这些问题是要直视的。

最后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鼓励,虽然取得了自己也觉得还可以的成绩,但是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能够多多支持重塑,谢谢。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