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所在
发布时间:2016-09-08 10:05:5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1.jpg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引导力孰轻孰重——政策or市场?对于这个话题,最近业界有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车业杂谈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还是要看有没有市场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能达到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能占到汽车总销量的5%,2025年则会进一步增加到10%,甚至估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能在千万辆以上。在车业杂谈看来,这样的预期可能还是有些过于乐观。除了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补贴政策是在逐步退坡这一因素外,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也似乎难以培养出较旺盛的市场需求,无疑是最大制约因素。

为什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不高?原因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新能源汽车所涉及到的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充电等配套设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在续航里程方面,据统计,因我国的公共交通完善,超过250公里以上的出行都会考虑铁路和航空,250公里以内则会考虑驾车,目前国人平均每天开车出行的里程在50-80公里;同时,新能源乘用车行驶里程能达到250公里以上,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有业内人士就据此认为,续航里程已经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阻碍。但车业杂谈认为,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25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不代表就会购买新能源汽车,毕竟还有传统动力汽车这个至少可达5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的参照物,这个消费心理的问题不容易逾越。

在电池寿命方面,据了解,目前车用电池的容量损失可以做到第一年损失5%,第二年损失3%,第三年损失1.5%,并越往后损失的比例越小,看似确实解决了电池可以解决和整车同寿命的问题。但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充其量还只能达到传统动力汽车一半的情况下,如果按一款车一般8-10年左右的使用时间或寿命,数年时间的累积之后,新能源汽车因电池衰减带来的续航里程进一步缩短的问题,相信消费者在购车时也是会有考虑的。

在充电等配套设施方面,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汽车相关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是极不完善的,虽然国家层面倡导要略为超前发展,但正如行业从业人士所言,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竞争者甚至与安排充电桩所在的小区等的利益博弈,实质目前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是严重滞后的。因此,未来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打通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各种阻碍;而另一个会让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则是充电时间的问题,如果说只是日常出行,可以在所在小区或工作地解决充电问题,那么长途出行需要充电时,又如何办?等几小时?想想都还不靠谱,而如果考虑所谓的以快速更换电池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则这又是一个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的问题。

在安全性方面,目前就已经经常可以看到的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问题,而未来在增加续航里程之后,这种安全性问题可能也会更加突出。毕竟要增加续航里程,就要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要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可能就要用到像固态锂硫电池之类的三元材料,而这种材料就会带来安全问题,正所谓能量越高安全性越低。安全问题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做不到与传统动力汽车同样的水平,则要实现其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这个制约因素是非常大的。

在车业杂谈看来,除了上述抑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因素之外,传统动力系统的节油极限可能也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带来影响。应该来讲,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动力汽车的节油性能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强制性的阶段性油耗标准后,更会促进车企研发传统动力汽车的节油性能。而一旦传统动力的节油性能达到消费者可以基本忽略其使用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费用支出之间的差异时,也同样会成为抑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一个因素。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者的出行模式会改变,尤其是后续十年内,可能会有一些车不会是消费者自己购买,而是由租赁公司购买等形式来替代自己自身的交通工具。车业杂谈认为,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但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可能会导致这种模式的规模比较有现,可能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成本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租赁公司可能也不会全面的选购新能源汽车。

因此,解决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这才时未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政策而言,永远只能起到推动的有限作用,无法成为实现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稿件来源: 车业杂谈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