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工信部领衔搞动力电池 5亿元会打水漂吗?

发布时间: 2016-03-10 09:42:38    来源: 高工锂电
字体:

[摘要]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已联合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5亿元资金,正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以破除国内企业除了比亚迪外,其它新能源车企都代购电池而不研发电池的局面。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已联合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5亿元资金,正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以破除国内企业除了比亚迪外,其它新能源车企都代购电池而不研发电池的局面。

  这个消息出来后,微信圈上纷纷刷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为之欢欣鼓舞。但我却没有高兴劲儿,因为它让我想起六年前那个“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

  想必大家没有忘记,2010年8月18日,在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力促下,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与电动车产业相关的十六家赫赫有名的央企全部加入。国资委称,成立该联盟的目的是建立技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当年,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安排了13亿元支持联盟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并承诺今后继续给予支持。

  六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当初的这个联盟不知今天还在不在?反正我在中国汽车报的时候,就已听不到它的消息。我今天在百度上又查了查,其除了成立当年还偶然发声外,这些年它的消息基本上是泥牛入海。当初的投资最终花了多少?有没有效果?没人知道。

  这一次工信部领衔投下去的5亿元会不会重蹈上一次“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的覆辙呢?我在这里不能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除比亚迪外,其它新能源车企热衷于代购电池而不研发电池,一定有很多原因,而且也不是工信部这样的举措能够解决的。

  前后这两件事,不得不让人回到了过去人们常常热议的一个老话题:政府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认为,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要求,政府在汽车工业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制定战略、制定法规、严格执法。

  所谓制定战略,就是搞好顶层设计,为整个产业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汽车行业管理是“九龙治水”,没有人领头弄这个事,每年基本上是追着几个热点跑,同时做应对漏洞的急就章。

  所谓制定法规,就是要与时俱进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可我们二十年前就提出要搞型式认证制度,现在还没搞成。

  所谓严格执法,就是抓落实,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现在汽车行业管理已有不少法规,但在执法方面,大家有目共睹,的确不敢恭维。

  在做好这三件事之后,根据需要,才能适度讨论发不发补贴、搞不搞投资这两项工作。

  但我们政府部门和有关协会不是这样,最热衷后面这两项工作,动不动就出台刺激政策发补贴、搞投资,最后逼得企业围着政策和补贴转。转来转去,最后政府和企业相互“绑架”,使企业远离了市场,结果要么是市场被弄得一惊一乍,搞企业的人心脏受不了,要么是不可持续,不了了之。

  市场是一支无形的手,它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对这一规律政府有关部门应怀敬畏之心,做事要按照规律来办。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难啊!难在不是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而是要改变以往多年养成的习惯。

  但再难,也得改。不改,中国汽车工业不会有大的变化,汽车强国梦可能就只能是一场梦而已。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