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市场正在快速开启。
今年9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建设,提出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这给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带来了希望。
10月,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到2020年要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按照车桩1:1匹配,每个桩2万元的投入计算,将形成千亿级市场。
与之配套,《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也已出台。 充电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是由国企投资建设和运营。但在实践中,已经有设备、互联网企业、车企等都在介入充电桩建设和投资。今年5月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就曾同工信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到常州调研新能源汽车,提出要把充电设施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适度超前建设。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民营企业是什么角色,大规模建设充电桩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民企如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万帮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邵丹薇。
万帮集团旗下有汽车销售4S连锁店、充电设备制造、充电桩运营管理、桩联网平台等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一块布局较早,电动汽车销量也排名前列。
创新模式解决充电桩顽疾
记者:国家能源局此前也曾推荐充电桩建设的万帮模式,万帮模式到底怎么运作?
邵丹薇:万帮原来做汽车流通,是华东区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去年起,集团开始介入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时我们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匹配差距很大,充电桩和电动汽的比例为0.1:1,所以开始利用销售的优势切入充电设施运营领域。
充电桩有两个主要困难,场地难和盈利难。基于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我们探索出充电桩建设的“三模式一平台”,三模式是工作地充电、居住地充电、目的地充电,通过智慧平台链接充电桩,构造“桩联网”,未来将以平台为基础,提供更多服务。
万帮以众筹模式化解建设场地的难题。我们作为汽车经销商,经常跟消费者打交道,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诉求非常清楚。消费者要的是便利,而不是非要到偏僻地方充个半小时,甚至等大半天。
充电设施用地不再需要专门去走拍卖、划拨程序,而是通过与现有的居住地、工作地、目的地合作来解决。通过“三地”业主众筹的方式,也即业主供地,万帮免费建设充电桩,建成以后业主与万帮永久分享充电服务费。
在北京万帮与业主以三七开分享服务费,地区之间分成比例不同,一地一标准。场地难解决后,通过众筹供地业务扩展很快。以北京为例,短时间内已经有1万个桩的机会,我们力争明年6月底之前将北京1万个桩全部建完。
记者:充电桩提出很长时间了,但普遍反映盈利很难。你们怎么保障充电桩的经济性?
邵丹薇:与加油站类似,传统的充电桩建设都是国有企业负责建设。国企通过租赁、划拨、转让或拍卖等形式获得土地建站。土地和建设成本投入很高,也形成重资产模式,没有十年八年收不回投资,万帮模式的特点是轻资产。
土地是业主的,万帮负责建设运营,享有桩的产权,通过分成回报业主。同时,业主方也通过建设充电桩吸引消费者。
充电桩的电主要来两个来源,一种是业主富余电量供应,电价便宜,比如在住宅小区,就是居民用电价格;一种是电网报装,执行大工业电价。目前两种来源都有,要看具体情况。
充电桩运营企业的收入主要靠政府补贴和服务费用。万帮在盈利方面,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生态思维,通过产业链生态布局解决盈利难问题。
万帮初步完成了垂直业务链布局。以用户为横轴,万帮涉足新能源汽车4S店群、新能源二手车、金融保险、电池电机延长质量保证保险、分时租赁等业务。以行业为纵轴,万帮旗下有主营充电设备制造的德和科技、主营私人充电桩工程安装服务的星星安装、主营充电设施城市运营的星星充电,以及筹备中的电池梯次利用及分解项目。
横轴与纵轴的交叉点是用户,“得用户者才能得天下”。交叉点上是车主社群爱电动,未来爱电动将被打造成充电桩为基础的平台,为用户和客户提供更多资讯和服务。就目前而言,充电桩运营板块总体还处于战略亏损期。
通过向上下游的业务整合,今年我们整个板块将实现盈利。虽然充电设施运营的星星充电短期内无法盈利,但新建充电桩带动上游装备制造,今年充电桩就有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充电桩生产公司。下游我们也会成为全国前列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通过充电运营,带动上游的装备制造和下游的商贸流通,保证整个产业的盈利情况良好。
轻资产模式的鲇鱼效应冲击
记者:万帮在充电桩领域是轻资产模式,投资比较少。这对于充电桩行业意味着什么?
邵丹薇:我们的轻资产模式上面已有提到,但不够具体。万帮旗下充电桩有交流充电桩和快充式直流充电桩,都有涉及。直流充电桩技术门槛高,交流充电桩应用较为广泛。
按照一般的数据估算,一个智能充电桩的成本在6000元左右,安装成本是造价的1.5到2倍,综合起来一个充电桩投资2万元。算上土地综合成本,民营企业能做到比国企低30%左右。
通过众筹供地的轻资产模式,民企将在建设中节省30%的投资。通过和业主合作,电价还有一部分优惠。然后以统一的电价面对消费者,如果前端电价进价高就收较低的服务费,如果进价低,服务费就较高。
记者:有各种说法称,国家铁塔公司将是充电桩的建设主体,你怎么看?你们在充电桩领域是什么关系?
邵丹薇:我们的充电设备也在争取打入国企的市场。比如,我们正筹备跟铁塔公司做充电设备的整体配套测试,接下来有可能提供技术支持。
铁塔公司通信基站非常多,每个基站通常有至少20千瓦以上的富余电容,可以建三个以上充电桩,铁塔公司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万帮也可以通过技术支持,扩展移动平台的用户数。
记者:未来你们会对行业形成什么冲击和影响?你们的社群平台是什么模式,是开放的吗?
邵丹薇:我国的充电设施建设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府驱动型、第二阶段是政策驱动型、第三阶段是市场驱动型。当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
我们的爱电动,目标就是做新能源充电设施领域的“阿里巴巴”平台。现在场地众筹,大家先提供场地,万帮教大家怎么做。未来可能会演化为平台众筹,充电桩硬件免费送,托管给万帮运营。但是所有硬件的数据都传到平台,数据实现的价值更高。
万帮做平台,有独特优势,我们的思路是先建桩,然后利用已有桩和设备的优势集成平台。我认为,充电桩领域纯互联网的平台公司没有前途,因为平台跟设备不一定匹配,不能提供支付功能,运营商也不会愿意到一个陌生平台完成支付。最多有地图索引功能,但可复制性强,随便哪家公司都可以标注充电桩地图。
我们的策略是,欲想轻必先重。这主要是说充电桩运营,当充电桩布局到一定程度,占据市场一定份额,我们会提供软件、技术以及平台服务,向所有参与者开放。
举个例子,如果充电桩到了一定数量,配电网用电量、用电特点数据就会集聚,车主的消费习惯也会掌握,对于整车企业很有用。业主也会希望通过提供充电桩,吸引电动车消费群体。
另外,充电桩布局多,用电量数据也很大。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去申请售电牌照,直接从发电公司采购,形成规模效应。未来我们的价值主要通过数据来实现,通过挖掘数据还可能会衍生新的商业模式。
民企创造的新模式就像一条鲇鱼,推动包括国企在内的行业内玩家不断摸索,壮大市场。充电桩领域也就进入市场竞争领域,大家都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