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智能电网都是能源电力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概念。一方面,智能电网已成为国际电网发展的潮流大势,我国智能电网自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战略以来,也已形成了包括理论基础、标准体系、示范工程、技术装备等一整套战略体系;另一方面,虽然智能电网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文件中,但是国家层面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直未能正式出台,行业内外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内涵、发展定位以及重点领域等诸多战略性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讨论,逐渐形成了以电网公司为主导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和理念传播的发展格局。此次出台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谓电力行业内多年期盼的文件,将为凝聚行业各方合力、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哪些亮点值得特别关注?
亮点一是给出了智能电网清晰的内涵界定,有利于行业内外统一共识,打造合作共赢的智能电网发展生态。自2002年美国最早提出智能电网概念以来,智能电网的理念内涵不断发展,是一个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美、日、韩等国和欧洲根据本国本区域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和战略目标上各有侧重,一直没有形成国际统一的定义。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战略,并通过三步走的战略举措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以科技创新和发展实践逐步引领发展潮流,促进了国际智能电网理念的趋同化和共识化。从电网发展规律看,智能电网应是电网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包含配用电侧智能化、互动化技术,而且涵盖发、输、变、配、用、调度、信息通信平台等电网全环节,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电网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
基于这一认识,智能电网将成为实现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并对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形成重要支撑。
亮点二是对未来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部署,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市场推广提供了重要指导。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潮流,代表了电网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带动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其中指出了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八个领域既对《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发展目标形成了直接支撑,更对未来几年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装备、系统的研发推广方向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规划。
事实上,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战略体系中,不但对电网智能化进行了专项规划,而且专门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划,并通过多领域、多地区的试点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技术工程的评价,持续探索和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方向。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已经累计建成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调度范围内并网新能源装机1.2亿千瓦,实现对4200多条输电线路和3600座变电站的状态监测。正是基于国家电网及相关行业各方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意见》对八个重点领域内的主要发展任务、时序和力度按照“鼓励支持、推广应用、建设完善”等层面进行了针对性部署。这一指导性表述既是对之前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多年创新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又是结合发展实际需求提出的指导产业发展方向的纲领,可谓每一表述背后都蕴含着大量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发展任务及市场商机。
亮点三是明确了智能电网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强调了信息与能源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互联网思维促进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创新。这可以说是智能电网在能源革命、“互联网+”国家战略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三大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体现了智能电网的与时俱进和理念升级。
首先,为满足能源系统清洁化转型升级的需求,要求以电为介质促进多种能源之间协调互补,来提升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因而,需要将智能电网进一步创新升级构建能源互联网。《意见》明确指出了智能电网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并围绕这一定位,提出了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鼓励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推进风能、光伏、储能优化协调运行;鼓励在集中供热地区开展清洁能源与可控负荷协调运行、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商业园区)等区域,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示范,以光伏发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基础,应用储能、热泵等技术,构建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第二,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互联网+”对零售服务等第三产业属于颠覆力量,而对能源、制造等第二产业属于变革力量。“互联网+”与电网工业的融合将会通过促进电网的深度“两化融合”,提高电网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意见》重点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作用。在系统支撑方面,提出构建一体化信息通信系统和适用于海量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决策平台,整合智能电网数据资源,挖掘信息和数据资源价值,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为各类能源接入、调度运行、用户服务和经营管理提供支撑。在与能源融合方面,提出了加快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研发,完善煤、电、油、气领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支持水、气、电集采集抄,建设跨行业能源运行动态数据集成平台,鼓励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复用。
第三,电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功能、业务也会不断延伸。特别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下,需要加快打造以智能电网为本体、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众多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各种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在这里创新发展。这也是电网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另一核心体现。《意见》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理念的应用对于智能电网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作用,提出探索互联网与能源领域结合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将用户主导、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化思维、大数据等互联网理念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结合。依托示范工程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协调运行、智能用电一站式服务、虚拟电厂等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上述这些领域,都将作为包括电网、用户、设备、金融等众多相关方参与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营,推动电力市场化创新发展的广阔舞台。
意见出台后该怎么做?
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并对电工装备、信息通信、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巨大带动作用,是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电力供应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又对保障经济活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各级政府、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多地正在研究和部署如何更好地落实指导意见,智能电网或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把握这一轮发展机遇,需要在诸多方面做好准备、提供落实保障。
第一,加快打造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发挥电网在与多能源系统互联、与交通系统互联、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等枢纽作用,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率,全面满足各类用户的多元需求。以此为平台,扩展各类综合服务业务,与智慧城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国家战略有效地衔接。
第二,要更加注重技术标准的建设。智能电网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连接范围、连接对象、连接模式都更加灵活多样。一方面,大量分布式设备、智能终端、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互动,需要实现“即插即用”;另一方面,我国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从“跟跑者”到“并行者”身份的转变,也为大量智能电网装备输出提供了机遇,因此需要在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第三,将政策扶持落实好、用好。一直以来智能电网在科技创新和示范工程上的成果是非常突出的,但在商业模式特别是新业务运营上的效果并未充分显现,有些领域的投入产出效益还不够好,还有一些领域由于缺少电价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可商业推广的发展模式。此次《意见》明确了从财税、科技等方面支持智能电网发展的政策方向,提出加大国有资本预算支持力度,研究设立智能电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等扶持政策,支持重点示范项目;鼓励探索灵活电价机制,可以说为地方政府对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设立灵活电价提供了政策依据。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大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投入,同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在电价政策、商业模式上探索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