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破解薄膜太阳能电池困境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重

发布时间: 2015-07-01 10:45: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字体:

[摘要]当晶硅技术达到其理论上的转换效率上限时,薄膜技术创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太阳能光伏将走进薄膜时代。

  CIGS遭遇“中国式”困境 

  以First Solar为代表的CdTe技术线路,虽然达到多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仍难以避免人们疑虑Cd污染影响其推广使用。在此情形下,兼具高转换率和低材料成本的CIGS被视为性价比最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备受推崇。全球第一个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商业化量产实现者为日本的Solar Frontier,其2007年初始转换率为13%,如今更是提高至15%以上。 

  相比起来,中国国内CIGS产业起步更晚,受生产设备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缓慢。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以前国内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单位极少,稍有影响的是天津南开大学光电子所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功能薄膜研究室。南开大学光电子所教授孙云此前就表示,“从技术成熟度和生产成本上看,CIGS的产业化前景十分明朗,且其很多优势(轻柔等)是晶硅所不具备的,将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他呼吁,国际薄膜价值链已经逐步形成,中国企业需要提早布局规划。 

  时至今日,国内确有多家企业参与到CIGS产业的投资中来,其中汉能薄膜发电更是通过一系列CIGS技术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另据行业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总产能接近2GW,几乎是目前全球所有CIGS薄膜厂商产能的2倍。这是否意味着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的产业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答案并非那么简单。“与晶硅电池成熟的产业供需及配套大环境相比,中国CIGS薄膜厂商‘零敲碎打’、‘孤军奋战’的境遇显而易见。”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说道。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重 

  不可否认,中国在发展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铟、镓资源储备和产出国,CIGS薄膜电池量产所需材料可以100%自给;其次,基于CIGS在下游终端市场的表现和上游制造环节的技术优势,CIGS产业化大纲早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二五”光伏规划中,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光伏规划,应再次把CIGS薄膜电池技术作为我国未来发展重大科技项目。 

  但在孙云教授看来,相对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CIGS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在与晶硅技术的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但对于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内CIGS产业而言,生产设备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也是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CIGS薄膜太阳电池产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设备全球采购;二是对国外先进生产线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如果说攻克CIGS薄膜生产设备是突破产业化最主要的技术瓶颈,那么引进生产线是在高起点平台上自主创新加快实现产业化有效途径。作为国内CIGS技术研发领域的先行者,孙云教授很清楚目前国内CIGS技术要取得突破的难度所在。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此时收购国外最先进技术及生产线,将其在中国落地,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可使我国CIGS产业迅速达到世界前沿,大大缩短商品化时间,这也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薄膜发电领域,汉能的一系列技术并购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2年3月,汉能控股集团收购了德国Q.cells SE公司的子公司Solibro;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汉能控股集团先后将美国Miasole、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三家公司收至麾下。四家海外公司中,主攻CIGS的Miasole公司和主攻砷化镓(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术的Alta Devices公司代表了当前世界在太阳能领域的顶尖水平,将成为汉能试图进行技术嫁接的新跳板。 

  此外,孙教授还指出,CIGS作为薄膜发电最有前景的技术路线,本身有很多发展分支。每家企业所研发的铜铟镓硒产品,它们各有各的技术优势。“希望铜铟镓硒不要再重蹈晶硅覆辙,拒绝价格战,每家企业在各自的适用领域充分发挥不同产品的技术特性,共同把薄膜的行业盘子做大。”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