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力联合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1%。此前国家能源局也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504万千瓦,其中,新增太阳能电站438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66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是我国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调整引导下,目前行业从“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更为健康持久的“需求拉动型”模式。
2015太阳能发电步入爆发元年,在A股反复震荡的大环境下,光伏股正在崛起。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建设及运营太阳能电站开始成为光伏发电行业的重心,行业利润向下游转移,上游制造业也借此开始复苏。因此,这一轮光伏热是“内需拉动型”,是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到现在才算真的进入了光伏元年。
与此同时,国家利好政策也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据发改委官员透露,2015年,国家能源局针对光伏产业的政策将以微调和完善为主。不仅电站配额将在不同省份之间调配,2015年后新增项目补贴也有望在当年落实。
在新的光伏产业格局之下,太阳能企业估值逻辑改变成为最大看点。联合光伏、保利协鑫能源、科士达、向日葵ST海润等太阳能股近期持续走强,成为新能源领域备受青睐的投资标的。
业内建议:实施配额制
进入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展的最大利好或将来自“配额制”政策的实施。事实上,配额制与上网电价政策并列为全球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两大政策工具。目前政府的做法是将装机计划分到各个省市地区,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配额制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中国目前只是对各级政府进行责任分配,隐性要求地方政府额外提供优惠政策与补助,资金来源并未明确,也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因此,目前太阳能“配额制”虽然简单方便,但需要进一步修改,增加可操作性和降低成本。
地方政府如何保障太阳能的健康发展?首先是理顺价格和设计合适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机制,包括配额制、上网电价、地方补助以及电网与金融支持等的综合发展机制。其次,作为太阳能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光伏装机目标的制定应该更为细致合理,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电价与电网情况、光照资源等等。再次,基于中国分布式面临的限制条件,现阶段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性较强的集中式上可能更为实际些,这需要加紧建立外送通道,发展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与消纳技术。最后,加快分布式发展模式研究和发展储能技术。
关于光伏产业政策的其他建议,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说道:“一、希望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渠道和产品以配合光伏产业巨大的融资需求;二、允许并鼓励企业自身规划能源产业基地,发挥有实力的光伏企业的产业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光伏规模化发展进程。”
现状:“集中热 分布冷”
据了解, 2012年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平均每季度降低约3.7%,2014年中国前五大光伏制造企业组件产量超过15吉瓦。新能源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利于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今年光伏装机目标远超市场预期,产业高增长趋势明确。
我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为满足这一目标,政府近年内还会从政策上大力支持风电、太阳能发展。仅2014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已经达到28吉瓦,仅次于德国的38吉瓦,居世界第二位;并网发电25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的1/4的电量,与全球约第60位的国家全年的发电量相当。中国光伏制造业稳稳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山大学光伏专业教授沈辉表示:“2015年我国计划安装17.8 MW光伏,到今年年底中国将一举超过德国,成为光伏装机总量最多的国家。广州、佛山相继出台了光伏电站地方补贴政策。广东经济发达,用电需求大,由于制造业发达、工厂屋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广东应该在光伏电站发展走在全国前面。”中国太阳能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是收益问题,据测算,2014年中国西部集中式光伏收益率与德国同期光伏发电收益相当,而东部分布式收益则不到一半,这与目前太阳能发展“集中热分布冷”的实际情况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