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动力电池供不应求也让相关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继个人电脑和手机等使用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之后,韩国厂商在汽车动力i领域也将席卷中国市场。
2015年3月30日,LG化学公司宣布,戴姆勒预定2016年上市的新款小型EV“Smart EV”将采用该公司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这样一来,在全球20个主要汽车品牌中,德国的“大众”、“奥迪”、“戴姆勒”,美国的“通用”、“福特”,法国“雷诺”及韩国“现代”等合计13个品牌都成LG化学的EV电池客户。
LG化学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总裁Young Soo Kwon说,“为了确立世界第一大(EV用)电池厂商的地位,我们将凭借差异化技术引领EV市场。全球主要汽车厂商的普及价位汽车乃至高档车都配备了LG化学的电池”。
戴姆勒的Smart EV是设想用于城市地区近距离移动的小型车。2009年开始生产的第二代车型配备了特斯拉汽车的电池组,其电池单元是日本厂商的产品。
不过,戴姆勒在2013年于欧美上市的第三代Smart EV上,采用了其他公司生产的电池组。而新一代电池组已确定将采用LG化学生产的电池单元。
三星SDI收购欧洲车载电池厂商
2015年2月,戴姆勒召集主要部件厂商召开会议“Supplier Day”,讨论了该公司核心战略。据说锂离子二次电池厂商只邀请了LG化学。
汽车厂商对LG化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评价非常高。美国通用汽车(GM)已确定为预定2015年内上市的新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雪佛兰沃蓝达”配备LG化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GM的电池组负责人称,“通过与LG化学密切合作开发电池,新款沃蓝达的电池组的性能大幅提高。该公司的技术实力非常强”。
在消费产品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全球份额处在第一梯队的三星SDI也积极致力于EV用电池业务。2015年2月下旬,该公司宣布与加拿大大型汽车部件厂商Magna International就收购其车载电池组业务达成一致。将收购Magna位于奥地利的电池子公司Magna Steyr。三星SDI除了电池单元外,还将在欧洲制造车载电池组,由此强化具有增长前景的EV电池业务。
三星SDI将为德国宝马的EV“i3”和PHEV“i8”供货锂离子电池。宝马积极投身于EV和PHEV业务,预计今后还会推出更多的车型,产量有望扩大,因此两公司强化了合作体制。预定2016年上市的主力车型——宝马3系PHEV预计也将配备三星SDI生产的电池。
松下与特斯拉联合,发起反攻
不过,对于三星SDI来说,开拓宝马以外的汽车厂商也是扩大EV用电池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一步。因此,该公司决定收购车载电池组企业。
在政府大力推动EV普及的中国,LG化学和三星SDI也开始建设电池工厂。虽然EV市场的前景很难预料,但韩国厂商即便是在需要实施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也依然冒着风险积极进攻。
那么日本的电池厂商情况如何呢?为日产汽车的EV“LEAF”(聆风)等供货锂离子二次电池的Automotive Energy Supply(AESC)、杰士汤浅和松下等一直在大力发展EV用电池。在2010年前后EV刚开始受到关注的时期,也有其他厂商尝试涉足。但由于EV普及所花的时间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很多厂商都对开发和投资开始犹豫。
而LG化学则通过与欧美汽车厂商紧密合作,扩大了EV和PHEV用电池的出货量。因此,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很多世界级汽车公司的EV和PHEV都积极采用韩国厂商的电池。
在此情况下,松下率先动作,决定为特斯拉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建设的巨型锂离子电池工厂“超级工厂”投资。该工厂计划向特斯拉预定2017年前后上市的普及价位EV“Model 3”的电池组等供货电池单元。
考验日本电池厂商的潜力
超级工厂是一个计划在2020年之前合计投资40亿~50亿美元巨额资金的庞大项目。特斯拉将与部件和材料厂商合作分担投资。目标是与特斯拉的EV目前使用的电池相比,把每kWh的成本削减30%以上。要想攻克这一大难题,除了量产规模效益外,还离不开电池单元本身的进步。松下将运用正极采用镍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高容量化技术等,大力提高电池的性能。
日韩厂商一直在半导体、平板电视及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进行着竞争。之前也有过不少日本厂商在韩国厂商的穷追猛打下败北的先例。那么,面对EV用电池也加强了攻势的韩国企业,日本能否成功逆转呢?可以说,曾经率先开拓二次电池市场的日本厂商,现在正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