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发文公开征求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意见,拟对锂离子电池生产实行准入,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并通过规定企业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等条件,以避免行业“散、小、乱”发展趋势。
意见稿从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明确。同时提出,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目前,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业内人士认为,规范条件的发布将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加快优胜劣汰。
据悉,《条件》拟于2015年开始实施,管理的范围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上下游企业,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等企业,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设立。
此外,为了规范行业发展,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也于近日成立,该联盟将建立行业公共创新平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并推动产业的国际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由正极材料(活性物质氧化钴锂)、隔膜、负极材料(活性物质为碳)、有机电解液组成,预计材料行业将率先受益。而目前国内的锂电池材料企业,在2012年至2017年基本完成产能建设,尽管新增产能较多,但是中国企业相较日韩等竞争对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隔膜行业:
在上述四大锂电材料中,隔膜作为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成本约占锂电池材料的10%至14%,毛利率可达到70%。其技术难点在于造孔的工程技术、基体材料以及制造设备。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锂电池隔膜是继六氟磷酸锂之后惟一尚未完全国产化的锂电材料,高端产品需依赖进口。全球隔膜供应商主要集中在美日韩,其中,旭化成、Celgard和东燃化学、韩国SK目前明显居于垄断地位。我国隔膜行业已在干法湿法技术上实现突破,逐步实现产业化,进口替代空间逐步打开。
正极材料:
业内专家表示,从此次《意见》中提及的企业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以及各品种的指标来看,对国内绝大部分正极材料厂家影响不大。
但是,由于《意见》中还有一些细化的指标没有列出,如“磷酸铁锂”产品尚未涉及几级放电、倍率放电等指标细节问题,因此专业人士认为,还有待于《意见》的细化才能定论。
负极材料:
《意见》发布后,各负极材料生产厂家表现不一。河南新乡地区某负极材料生产厂家表示,如果按照该政策执行,公司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建产能,或者兼并已达到产能要求,但兼并重组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青海地区某负极材料生产厂家表示,在各要求中让其比较头疼的是“磁性不纯物含量≤100ppb”,这一条的提出对多数企业都是个难题,目前只有高端产品的负极材料产品才能达到该要求;上海地区某大型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表示,《意见》对眼下的市场会形成有力的约束,而提出对产能和产量的要求,将给目前已然过剩的市场起到一个警醒作用,在市场上形成淘汰、扩产及整顿潮。
业内专家表示,《意见》的提出在短期内不会对大型负极材料企业造成太大影响,且他们将是最终受惠方,但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压力。首先,产能产量达不到要求;其次,检测能力不具备;第三,产品技术指标不达标。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从负极材料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低端材料的侵占市场对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健康有序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存在,因此从长远来看,眼前的困难是为了以后行业的更好发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