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方面,基本上紧跟美国。从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跟随美国,到NCA跟随Tesla,陶瓷涂覆隔膜同样跟随国外,中国锂电业试图通过跟随策略,追上国际企业的步伐。然而,鉴于发展的诸多不尽人意,还是难免给人留下了盲目“跟风”,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其实,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整个中国科研和产业界,无不唯美国马首是瞻。从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早期开始,跟风A123走了磷酸铁锂纯电动路线,到了2012年底A123不幸破产,可以想象国内锂电产业的“引领者”们在那个阶段是非常狼狈的。
事隔不久,2013年初特斯拉的火热又引爆了整个行业,顺便也给国家锂电行业的某些部委解套了,纯电动依然作为坚定不移的国策。特斯拉虽然用的不是磷酸铁锂技术,但走的却是纯电动路线,跟着美国走永远是没有错的。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下特斯拉成功的原因,特斯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就一目了然。用7000多个18650小电池组成的动力电池组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剑走偏锋的行为。
不过,假设换位思考,国内专家的跟从心理非常容易理解。因为紧跟美国是最保险的选择,即便美国的技术路线不适合中国国情。毕竟赌对了是政绩和升官发财的资本,假如路线失败了也不要紧,美国人不也错了么?
要知道,在国人心中“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同样外国的和尚也更会念经”。国内一向膜拜的“老美”都会出错,我们出点错就不用大惊小怪了。当理解了这样的思路,对“拿来”的技术,卡在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环节不难理解了。没有人愿意去思考跟风的对象是否适合中国锂电产业现状。
这一点,同样是“跟风”的韩国却又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韩国的锂电产业,实际上是日本的简化版,同样是“跟风”,韩国紧跟日本发展起来了。因此,中国锂电界要好好研究韩国锂电崛起的原因。当初的中国锂电起步要早于韩国,但是到了2005年以后韩国就超过了中国。落后的因素固然有国内押宝磷酸铁锂的一段历程,但韩国的产业策略也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韩国运用的“大企业集团”战略,只发展Samsung SDI、LG Chem、SK三家锂电企业,这就集中了优质资源,强势发力。这就是韩国近年来迅猛发展,一举超越三洋和索尼的原因。反观我国的锂电产业,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价格战、窝里斗,忙得不亦乐乎。
其次,韩国几家锂电巨头公司非常注重研发。在发展之初的Samsung SDI和LG Chem也都是跟风日本,高价从日本挖人,但随着逐渐的消化和吸收,其研发的主力军已转变为韩国人了。反观我国的锂电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大多从欧美引进,这就造成了中国锂电产业“不接地气”,永远停留在“拿来主义”阶段。
随着三星SDI和LG在中国陆续进行战略布局,我们更加清楚了全球锂电产能向中国的转移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更应该清醒意识到留给中国锂电产业突围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深处危机边缘,革命时机已到。不久前,上汽、观致陆续宣布与LG合作动力电池的新闻,不知是否对国内几十家动力电池企业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