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实施错位竞争策略。
中国锂电企业出现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不断萎缩。只有通过错位竞争策略,积极抢占新兴市场份额,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生存空间。
在手机和笔记本比较成熟的细分市场,锂电池供应商结构基本固化。电动汽车尽管是新兴市场,但汽车供应商体系的封闭性,决定了多数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
相对而言,移动电源、便携代步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移动基站电源等正在逐步成长的细分市场,才是中国大多数锂电企业的发展机会。通过错位竞争,抢占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将成为企业发展突破口。
最后,主动退出市场。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线投产时间偏长,研发实力有限,在无法获得订单形势下,也没有实力开发新产品。如果没有企业愿意联合,最好的选择是主动退出市场。主动退出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当然,要保证中国锂电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发挥市场力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明确产业定位
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下的重要分支,得到了市场的热宠,而锂电池产业作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引擎,亦迎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不少企业对锂电池产业进行了错误定位。
事实上,锂电池并非仅为电动汽车的一个部件,应将锂电池产业明确定位为储能产业,及时编制锂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职能部门应明确管理权限、各司其职。
完善标准体系
大力建立健全锂电池标准体系,结合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等市场发展,推进相关电池产品、生产设备、原辅料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研究制定锂电池的安全标准。继续加强建设多个完整的标准、检测、认证等服务平台,强化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规范行业发展
组织有关部门及行业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重点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规范产业发展力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地区性盲目投资。
研究制定落后产能的退出、关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锂电池核心技术基本由日韩企业主导,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虽然加大了投入和努力,不过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设立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主导的锂电池科研专项基金,用于研究锂电池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大容量电池制造工艺、电池成组技术及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等。
只有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中国锂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支撑中国锂电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余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