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2015中国汽车论坛”上如此断言。2015年上半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利好政策的阳光普照之下,蛰伏已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走暖,渐露“燎原之势”,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亮点。
多种模式齐头并进 用户接受度渐高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91万辆,同比激增3倍,延续高增长态势。
2015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7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9248辆,同比增长近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4761辆,同比增长58%。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用户接受程度逐渐增高。
其一,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环比大增。
从图2可知, 3月、5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环比增长了1倍多;纯电动商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较少。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正慢慢打开,用户接受度正逐步提高。业内专家预测,在系列政策扶持和消费环境逐步成熟的推动下,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20万辆,市场增长较快。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政策扶持和金融手段外,对于限购城市来说,存在一大批“久摇不中”刚需购车族。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杭州和深圳8个城市实行了汽车限购。据分析,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更加强烈,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仍然旺盛。
其二,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风生水起。
近日,北汽庞大新能源推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采用绿色出行、按需付费、全程自助的市场化租赁服务方式。日前,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宣布,为上海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提供上亿元融资,主要用于购买约500辆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车险、充电桩等设备,帮助新能源汽车在租赁市场更快推广。
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不仅在合理配置资源、绿色出行、个人付费的市场化服务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保护环境、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难题的视角看,同样显得影响深远。这种方式既能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又做到了节约资源,为普通绿色出行社会化闯出了新路。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这种创新模式的提出,还将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最大的市场在于社会应用。所谓分时租赁,是租车行业新兴的一种租车模式,注重多人分时共享,按需付费,全程自助——自助便捷、随借随还的汽车租赁服务,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共享经济的浪潮。
微车联盟集团董事李家晔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列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开拓了一条新路——通过把一辆汽车在不同时段分配给不同用户使用,鼓励短时用车、衔接式用车,使得车辆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而且大幅降低了用户的出行成本,减少了购车成本及养车费用。李家晔认为,未来,在机场、高铁、郊外地铁口及城乡结合处,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将会越来越普及。
政策红利助力新能源汽车崛起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包括补贴、税收、牌照及通行等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相继落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政策也显示了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中国制造”崛起的决心。
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发展继续领跑全球。在政策面上,中央与地方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通知》这一中长期利好政策,更是明确了未来5年中央财政对这一领域的支持。业内人士表示,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中国政府一系列发展策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颇具亮点。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中国本土的电机、电控、电池生产制造和设计能力都不落后于国际水平,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产业自主研发和“中国制造”很好的体现。
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随着下游整车销售量的高速增长,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电机和电控板块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锂电池需求也将暴增,从而助推电解液、锂电设备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业内专家表示,要真正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需要新能源汽车车企在生产环节、系统调试及零部件生产等环节都达到智能化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大主流汽车厂商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投入。表现在动力电池方面,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体积密度比,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识。
政策红利引发多方资本加码新能源汽车业务。6月28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重点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国能新能源汽车及研发中心”项目在滨海高新区启动,预计2016年上半年建成,2017年正式投产。据悉,这将着重研发、生产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为国内外汽车企业提供整车和关键总成的委托研发服务,同时建立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力争突破长期困扰我国汽车行业的大量技术瓶颈,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扶持到财政补贴,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政策红利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
倒逼机制有利于市场预期向好
据悉,在2014年11月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在2030年左右让碳排放达到峰值。
日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首席代表解振华称,中国在6月末提交了总耗资高达41万亿元人民币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伦敦经济学院最新的一则研究表明,中国正在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上大步前行,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就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排放量逐年减少。该智库预计,中国可能会提前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比中国原设定的计划将提前5年。
酝酿近十年的环保税即将出台。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三部门联合起草的《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迫于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治理正从单一的行政手段向多元化手段并用看齐,“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环境保护税。最高按照当地适用税额标准的3倍计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认为:“加倍征收环保税和今年实施的新环保法在总体精神上是一致的。惩罚力度之大,是现行税法里从来没有过的。”同时,他表示,按照中央部署,2020年前《环境保护税法》肯定要出来,但是《环境保护税法》不会等到那个时候,可能最近2年内就会出台。
业内专家表示,按照2020年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5L的目标,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仍有30%左右的下降幅度。目前,传统汽车燃油效率的提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新能源汽车成为各个车企达到限值目标的必然选择。
中国减排目标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要依赖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及环保税的实施,将倒逼各车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降低整体油耗。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产业有望率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