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做政策宣贯
9月25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21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国际峰会”在淄博举行。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详细解读了山东省的"氢进万家"相关政策及规划。
余卓平谈道,中国政府宣布到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界对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共识越来越强烈。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产氢大国,有4000万吨的年产氢能力,每年有3000多万吨的应用量,主要用在工业领域。估计未来工业用氢大概7000多万吨到8000万吨。如果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充分推动起来,交通领域大概要用4000万吨氢,到2060年大概占用氢总量的1/3左右。”余卓平介绍。
对于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目标及路径,余卓平表示,山东的“氢进万家”计划是按照济青线来拉动,济南是一个节点,淄博是一个节点,潍坊是一个节点,青岛是一个节点。在这条线上,来推动氢能的应用。
“山东是制氢大省,‘氢进万家’对山东既是优势也是压力,压力在于高碳的制氢,优势在于山东是用氢的主要基地。1/10的氢在山东消耗掉了,用氢的优势是有的,但是压力要通过绿氢的发展,去置换高碳氢能产业。”余卓平说。
余卓平指出,氢能的示范最初是从交通领域开始,都是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现在我国开始在“氢进万家”里把它提升到氢能示范工程,示范工程比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意义更大。
“推动‘氢进万家’,从应用场景来看,涉及移动场景、固定场景和数字化管控平台三个方面,整个体系要按照这样一个布局来规划。” 余卓平介绍道。从移动场景来看,与燃料电池汽车最密切相关,主要是济青线高速公路,也有一些将来在港口领域可能会用燃料电池装备,此外还有物流版块。
固定场景就是工业领域的用氢,“如何把高碳的氢换成绿色氢,这个压力更大,工业原料价格贵了就没办法接受。但是如果考虑把制氢结合化工园区来建设的话,不运氢、不存在运氢的环节的话,成本可能还有下降的空间”,余卓平说。要高效地利用氢能,就需要智能化,这样才能够把整个体系建得更好,这就提出来要建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最后,余卓平指出,行业要借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拓展更大规模布局,寻找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突破口,希望在两点:
第一,至2025年达到年产50万吨绿氢制备能力,产值达150亿元;第二,推动氢能大规模应用市场,主要包括:交通领域,万台级运营型乘用车,万台级城市运营型商用车,年消耗氢气10-20万吨;化工领域,高碳化工用氢行业的绿氢替代,年消耗氢气20-30万吨。
“希望通过这样‘氢进万家’,能够使得我国的氢能产业能够有一个明显提速。”余卓平说道。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