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理由简述
1、技术创新、先进性:
本项目的技术难点在于实现高能量密度,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20Wh/kg以上,通过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设计等系统解决方案实现18650型电池的高能量化,具体包括:
(1)采用高比容量的高镍型镍钴锰酸锂材料或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与高比容量的人造石墨或硅碳负极材料;并开发与之适应的高电压电解液及适合硅基负极材料的电解液,通过电池材料的系统集成与优化,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并获得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提高18650型电池使用的性价比。
(2)减少正负极集流体的厚度;通过涂覆型负极集流体来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在降低非电化学活性物质的同时保证电池高安全性能,同时兼顾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需要。
(3)优化电池结构,降低导电剂与粘结剂的含量、隔膜的用量,减少电池中非电化学活性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2、研发能力:本项目具有从材料到电池系统完整产业链上所需的主要研发、管理运营手段,如拥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所需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固体核磁共振仪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等,现已完成研发中心的筹建,研发中心总体投资约5000万元,已于2015年9月正式开始运转。研发中心目前9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4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硕士10人,博士6人,中高级职称以上的研发人员有36人;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率为10%,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有5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以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拥有国内核心专利20多项,承担过多个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课题研究工作,曾入选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导师,为中国新能源先锋人物——李青海博士为首。与厦门大学、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济汽研签署有多项技术开发(合作)。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2015年已通过研发,化成和容量测试的总时间目前同行业的18小时降为用时6小时,同时对电性能无影响;使该工序设备投入及电力及人工方面降低成本约为60%以上(如一期设备总投入4000万美元,该车间设备投入1000万美元,创新后,该车间设备投入可节约600万美元左右)。
3、物料研发及选择: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对现有三元材料不断优化和提升,从各种途径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目前产品已达国际同类现有水平,项目产品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正极NCM、NCA三元材料体系和负极硅碳材料体系,生产的产品在比容量、比能量高、体积上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电性能如循环性能较好、寿命长,并且无污染,重量轻便,现已规模生产的产品额定容量为 2.6安时的单体三元锂离子电池。
4、生产及供货能力:本项目一线员工人数占比40%,产线引进国际最先进的18650日韩全自动生产装备,生产效率达200PPM,A品率达98%,拟年产4亿只(约6GWH)电动车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本自动化生产设备效率高、人工少,采用ERP辅助管理,具备完善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运营成本降低。仓库采用堆垛机进行系统处理,车间采用机器人智能化操作,物流采用AGV小车进行智能操作。全部生产过实现程智能化及过程网络化管理,机机互动对接、人机互动,整个生产及物流过程导入MES系统,实现“智能生产”;为了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准备性,同时利用MES的集成的思想替代原来的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排程、DNC、数据采集软件等车间需要使用的孤立软件系统;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品质自控纠偏、物流管理等均可远程互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
目前产能利用率达98%,承诺订单交付达成率达100%,对客诉的响应时间,1天口头或书面接受,3天回复书面分行报告,7天完成8D改善报告。日供货能力强、发货速度快捷、客诉处理能力便捷迅速。
申报依据
评选标准:包括技术研发、新材料应用、设备智造化等。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