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足够好”爷爷是谁?
发布时间:2019-10-11 16:34:40
关键词:动力电池锂电池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名单,其中一位97岁高龄的老科学家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关注。原因不是他的年纪,而是他的姓氏——Goodenough,国内的“官方”翻译是古迪纳夫,不过网友们还是喜欢将他直译为“足够好”老爷爷。


本来这种基础科学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有距离感,不过这次却很不一样,因为包括“足够好”老爷爷在内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领域跟我们如今的生活密不可分——这就是锂离子电池。


『斯坦利·惠廷厄姆』


这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约翰·古迪纳夫(“足够好”老爷爷)、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上世纪70年代,惠廷厄姆首次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的概念,他采用二硫化钛作为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制成了世界上首个锂离子电池。


『“足够好”老爷爷 古迪纳夫』


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用锂金属做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开始着手研究用锂化合物代替金属锂制作电池。1980年,“足够好”老爷爷在牛津大学和日本科学家水岛公一共同发现适合制作电池正极的化合物钴酸锂。


『吉野彰』


1985年,吉野彰开发钴酸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彻底消除了锂金属,成为首个可以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1年,索尼公司和吉野彰所在的旭化成发布了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而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锂离子电池有着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高、输出功率大、无记忆效应、低自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可以这么说,正是包括“足够好”老爷爷在内的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才让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享受着苹果、华为、三星等科技公司产品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这些基础科学家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渐进入了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得益于不断研究以及规模化生产,动力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性能距离我们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对此,“足够好”老爷爷曾表示“我想在去世前解决这个问题,我才90多岁,还有时间。”


稿件来源: 汽车之家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