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新能源汽车
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未来
2017-08-16 10:57:00
关键词: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

timg.jpg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截至2017年6月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已经超过13万辆,2016年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数达7.33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市场红火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资源共享不足、技术创新等问题。本文将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简要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自新能源汽车问世以来,从整车、基础设施研发、安全运行以及监管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对新能源汽车走到今天起到了保障作用。

  但是,政策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时间点上,随着产业的发展,新政策的出台将会是必然,这与关心这个行业的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参与的各个运营主体密不可分。

  截至2017年6月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已经超过13万辆,2016年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数达7.33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公交

  公交方面的现有量已达到2.4万辆,今年的推广力度将会继续加大。据统计,电动租赁车的数据现已超过1.5万辆。

  私人小客车

  从数量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非常的迅猛。截至2017年6月底,已经上牌的私人小客车接近10万辆,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总量70%。

  从车型上来看,由于北京采用备案销售的策略,在京销售的车型需要满足:第一,进入国家目录;第二,在北京完成备案,进行销售;第三,覆盖续航里程在150—500公里之间。

  充电桩及第三方平台

  充电桩近几年在飞速发展,全市充电桩的布局为9万多个,公共充电桩约占1.7万个,保证了专用公共领域充电桩的供给服务作用。

  同时,可通过充电桩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平台e充网,更快的找到充电桩。其平台的优势在于:

  1.车主可以在手机微信平台上,通过城市服务查找到已经存入平台的充电桩的位置、详细信息等。

  2.运营商可以通过存入平台的充电桩的相关数据的反馈,知道自身与其他企业的差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3.第三方平台为行业、政府提供全面的帮助,包括行业的整体把控和分析。

  4.从电机、电池、电控运行状态实现全天候实时的监控,通过监控掌握行业所需要的信息,做到信息早出现、早发现、早分析、早提示。

  5.通过平台对产品进行比较,提示企业车辆运行效率的高低,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对安全隐患数据的产生以及异常数据进行分析。

  监督检测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对车辆进行维度的监督检测,实现北京市内所有投放运营车辆的全覆盖。除此以外,如果出现了数据的异常现象,也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概念火爆背后的思考

  虽然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总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同样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分时租赁方面

  北京市约有1.5万台的电动租赁车,虽然数量基数大,但是由于全部分散在多家运营商上,所以导致资源共享严重不足,运行规则不统一,品牌宣贯分散,目前大多数企业均停留在小规模的运行状态下,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充电桩互联互通方面

  据调查,“互联互通”这一概念,首先是在京津冀的范围内进行辐射,随后通过这种辐射进而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互联互通。

  技术创新方面

  充电桩产业目前仍处于认识、探索的阶段,依旧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无论是从电机、电池、电控、轻量化、智能驾驶、基础设施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为未来做铺垫。

  私人用户成为主驱动力

  据统计,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私人用户占70%,安桩率为70%。在此之前,该行业增量的主推动力为市场、政府的推动,现如今,私人用户成为主驱动力,可以得知,充电桩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

  充电企业发展方向

  随着认知的提升、服务体系的完善、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成熟,传统汽油车的使用者在换车的时候,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原因有二:一方面,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体验到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优势后,会很自然的选择新能源汽车,而这也将成为充电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

  据了解,为了让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良好运行,京津冀三地政府将携手在政策互联、技术互联、产业互动、市场开放等多方面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局面,共同推进产业进步。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今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是大势所趋、前途光明,但是距离“普及”仍然还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各个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争取早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之路。

稿件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