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微型电动车
电动车沦为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2016-09-26 12:27:19
关键词:电动车低端低质

119-2.jpg

  大数据分析:受补贴“恩赐”,中国本土车企的电动车已沦为“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1、巨额财政补贴促使纯电动突飞猛进,但有违市场与技术的演进规律

  2、中国电动车已沦为“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3、上技术、上品牌、上市场,才是中国本土车企发展新能源的正道

  4、迎难而“上”,中国本土车企应加速布局油电混动

  5、建议中国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战略聚焦于紧凑型轿车与中大型SUV

  同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在美国补出了特斯拉,不仅企业市值高达几百亿美金,而且激发了全球车企参与的新一轮创新大潮。在中国补出了一只只大硕鼠,不仅侵吞了近百亿的国家财富,而且沦为全球车市的一大笑柄。

  目前已查明涉嫌新能源“骗补”的车企有近百家,包括吉利、上汽、比亚迪、奇瑞等。其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本土企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电动车,这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异于是当头一棒,让本渴望通过新能源补贴,扶持本土车企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产业美梦沦为泡影,这势必会延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

  我就特想问问某同志,你难道就是迈着“八字步”跟着党走的?也觉得某同志挺委屈,因不积极发展电动车,被笑话保守,甚至影响了自身股价,有点类似当年“捐款门事件”中的王石。

  1、巨额财政补贴促使纯电动突飞猛进,但有违市场与技术的演进规律

  受惠于巨额补贴,从2014年至今,中国的电动车上市进入了“下饺子”时代。2013年9月17日下午,财政部公告称购买纯电动乘用车可最高享受6万元/辆的补贴,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可享受3.5万元/辆的补贴。之后北京、上海等地方补贴政策不断跟进,2015年中央财政部又宣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延续至2020年……一系列利好因素,使得中国车市从2014年至2016年8月,涌现出六七十款新能源汽车,占了在售总数的四分之三,堪称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跃进”。

111-2.jpg

  补贴力度如此之大,但广大购车用户并不待见纯电动,从汽车之家的大数据来看,2016年前8月,在广大新能源购车用户的参考对比中,纯电动的比例仅有14%,远低于其38%上市车型的数量占比。油电混动的对比次数占比高达55%,远高于其39%上市车型的数量占比。

112-2.jpg

  纯电动的虚火不仅存在于市场用户层面,也存在于技术研发层面。目前已拥有多款纯电动的吉利、北汽、众泰等,虽然都口口声声要抵制山寨电动车,但扪心自问下,吉利的康迪、北汽的EV系列、众泰的芝麻E30等,除了有一张生产资质外,与山寨电动车有什么本质性的理念区别?或有什么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特斯拉、通用、雷诺-日产等国际车企,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仅推出一两款或两三款等纯电动,难道是因为他们的研发实力不如吉利、北汽、众泰?请问北汽的EV系列、EU系列等的技术实力,究竟比宝马的i3、i8强在了哪里?特斯拉推出model S、model X后,引来了多数车企的学习与效仿,纷纷将其视为技术研发领域的新标杆与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请问又有多少车企会视吉利的康迪、北汽的EV系列、众泰的芝麻E30等为技术标杆或行业发展方向……这一系列问题,绝对可以问得某些人抬不起头,但又能怎样?!“劣币驱逐良币”的政策照样可以让国家几百亿的财富打水漂。

  所谓的生产资质,哎,早已沦落为一张遮羞布,顶个球用!

  2、中国电动车已沦为“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2.1 中国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战略以纯电动为主

  品牌提升是中国本土车企的当务之急,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等车界大佬,都会将品牌提升时常挂在嘴边。但中国本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大跃进”,因严重违背市场与技术的演进规律,将使本土车企本已脆弱的品牌建设雪上加霜,就像在自己的伤口上撒把盐。我特想问问这些大佬,你们的心痛不痛?!

113-2.jpg

  2.2 以低级别为主,使得纯电动的品牌形象低于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

  级别越高,品牌形象往往越好,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多数中国本土车企矢志不渝要发展高端车型的核心原因之一。但从新能源汽车的级别分布来看,纯电动以微型轿车为主。不过这些年里,中国车市出现了大规模的消费升级,微型轿车已被边缘化,2015年的上牌量占比不及4%。购车用户向往紧凑型、中型、中大型等更高级别的车型,以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等为主的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恰巧处于车市消费升级的十字路口,不远的将来,它们或许会成为车市的新宠儿。

114-2.jpg

  2.3 以中国品牌为主,使纯电动的品牌形象低于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

  弹指一挥间,我在汽车行业嘻嘻哈哈也快十年了,捋一捋那一丝丝星星点缀着的白发,真叫个伤感,与那些疯狂追求女孩子的年代渐行渐远。期间有不少人咨询过我买什么车合适,我首推的都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诸如长城、吉利、长安等(当然,平时写文章真没少骂这些车企,包括在这篇文章也骂),但他们十有八九都会直摇头,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品牌太掉价,都不好意思开出去。所以,当我听到“一个小伙买了辆什么车,换了个路虎标后,女孩子纷纷送上车”之类的消息,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衡量中国本土车企品牌是否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你停在路边,是否有女孩子主动和你搭讪。如有,说明你品牌牛逼。

  再来看看国内的纯电动参与车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本土品牌,再加前面论述的,这些纯电动还以不被购车用户待见的微型轿车为主。此情此景,请问广大购车用户还能对纯电动有好感吗?纯电动还能有多么高的品牌形象吗?如果这些纯电动原本就不是卖给购车用户的!那形象不形象有个毛用呀,只要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巨额补贴套出来,就算“功德圆满”,就可以四脚朝天得躺在棺材里晒太阳了。

  再来看看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其多数参与者都是宝马、奔驰、奥迪、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对这些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就像一张名片,代表着本企业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最前卫的消费理念。能混进这样的阵营,相信比亚迪、荣威等中国本土品牌也能跟着沾光,更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本土车企可以涌入。

115-2.jpg

  2.4以低价位为主,使得纯电动的品牌形象低于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

  价位越高,品牌形象往往也越好。就像我,嘴上老鄙视土豪,但心里老羡慕了,能让我也土豪下,肯定开心死了。但从新能源的价位分布来看,纯电动主要以低价位为主,多数分布于15-25万,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主要以高价位为主,多数分布于50万以上。所以嘛,既然你都好意思把微型电动车的售价定到了一二十万,何不再接再厉,向model S、宝马i8等看齐,向每辆百万进军,那品牌多高呀!

116-2.jpg

  3、上技术、上品牌、上市场,才是中国本土车企发展新能源的希望

  换位思考下,如果新能源汽车领域真有条捷径,真能借纯电动实现弯道超车,丰田、通用、宝马、奔驰、奥迪、福特等会无动于衷吗?会傻呵呵站一边,把一个大馅饼留给中国车企吗?那除非是老天爷看见蚕蛾姐姐后手突然抖动了下!如果这么简单得“换位思考”下,估计都不会有如此天真的补贴政策。

  市场竞争没有捷径。华为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完全是建立在巨额研发投入的基础上。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中国所有车企的研发投入之和,都没有华为一家多!一汽或许会说自己都花了几百亿用来发展红旗,大哥,算我求求你了,不吹牛逼或许红旗还能多活几天。

  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同样不可能有捷径,哪怕有,也早被丰田、通用等强者捷足先登了。中国本土车企除了在技术研发领域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外,没有任何选择,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得梅花扑鼻香,才能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捷径,才能提升品牌,获得市场。就像早期智能手机的技术,大多掌控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手里,但苹果光脚不怕穿鞋,矢志不渝,就是死磕到底,最后成功逆袭,一举成为如今智能手机领域的绝对霸主。

  中国本土车企的脚,肯定要比苹果光得多,关键得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有死磕到底的精神气质,如丰田在油电混动领域有绝对的优势,你就应当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如特斯拉在纯电动领域执牛耳,你就应当拿其对标。真正的捷径就在每个人的脑门前方,只要你有毅力,就能靠近它,妄图投机取巧,那它始终会和你若即若离。只可惜从市场换技术到电动车弯道超车,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在玩小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4、迎难而“上”,中国本土车企应加速布局油电混动

  如果发展新能源真有捷径,肯定早被欧美日车企捷足先登了。我希望中国汽车产业上上下下的从业人员,都能有这样一个最最常识性的共识。千万别觉得就你聪明,人家都是傻x。其实,最傻的方式,往往是明智之举。虽然中国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油电混动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但至少不会让我们走弯路,好歹丰田、本田等交了那么多的学费。你再拍拍屁股想想,走弯路和死磕,哪个成本更低,更容易成功?你看看大众,原本渴望通过改进柴油技术,饶过油电混动,碰壁后搞了些小聪明,结果惹得一身骚,在欧、美、韩、印等多国,调查、罚款等一个都不少。我们的工信部部长也曾发过飙,说要调查大众。

  虽然近几年油电混动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但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呈多元化的趋势,目前除了日系外,还涌现了韩系、德系、美系等一大批。面对“骗补之后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何去何从”之类的拷问,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应瞄准技术进步而非补贴。我觉得这话特有道理,目前几乎没补贴的就剩油电混动了,希望上汽等中国本土车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117-2.jpg

  5、建议中国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战略聚焦于紧凑型轿车与中大型SUV

  基于新能源车型的上市数据,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目前的购车用户更向往紧凑型、中型、中大型等更高级别的车型,以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等为主的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恰巧处于车市消费升级的十字路口,不远的将来,它们或许会成为车市的新宠儿。接着继续用汽车之家的大数据,进一步验证和提炼这个观点。从2016年前8月的广大新能源购车用户的参考对比数据来看,对比次数最高是紧凑型轿车,且占绝对主导地位,完全配得上“处于车市消费升级的十字路口”这样一个定义。其次是中型轿车、中大型轿车和中大型SUV等。

  我建议中国本土车企把走量型的新能源车型投放,聚焦于紧凑型轿车,争取在该车市打一个翻身做,别一哄而上奔向对岸的SUV,不见得你就能挤过独木桥。从前8月的对比数据来看,技术含量、市场定位都有大幅提升的帝豪EV、比亚迪E5、秦EV300等,都受到了不错的关注。当然,一鸣惊人、一炮打响的还得首推同是中型轿车的特斯拉3;建议车企把塑品牌型的新能源投放,聚焦于中大型SUV等更高端车型,诸如哈弗H9、哈弗H8、长安CS95、传祺GS8等,都可以率先搭载自身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这些更高端的车型,更有利于车企宣扬自身的先进技术和传递企业的前卫理念。

118-2.jpg

  希望中国本土车企能够牢记:一定要让新能源汽车成为自身的一张名片,而不是一张冥币。

  文章的最后总要回应下开题:如果特斯拉出身在中国,我绝对相信其也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这场“骗补”盛宴,如果北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等出身在美国,我绝对相信其也会有特斯拉这样的进取精神和远大志向。所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本身并没有错,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类似的政策,错就错在政策的执行与监督,以及企业的自觉。希望相关部门别光顾着指责车企,还是先找找自身原因,否则下一个新能源政策,不见得就能靠谱。

稿件来源: 汽车之家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