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GB/T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以下简称“新国标”),相关标准一经推出便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持续发酵,在业内有关新国标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有的声音认为,新国标制定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加强我国动力电池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尽快形成行业规范,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也有声音认为,标准本身是没有能力去主导产业发展的,标准最终决定权应取决于市场。那么什么样的标准算是好的标准呢?新国标又算不算一项好的标准呢?
现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电池中国网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获悉,在其统计的106家电池企业中,符合新国标的动力电池企业仅有25家,占比不足24%;在282种电池尺寸规格产品中,符合新国标规格的有18种,占比仅达6%。
由于受到补贴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各种车型层出不穷,配套电池规格尺寸繁多,“小而散”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曾表示,全国有上百家具有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产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发展下去,未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难以形成产业竞争力,难以形成技术优势的”。
通过对乘联会统计的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数据进行比较,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销量的差异化是比较明显的,部分车企销售的汽车数量仅几辆、十几辆。而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数据也并不乐观。工信部合格证数据显示,部分新能源专用车通过公告目录后,装机量仅为个位数。
8月29日,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传达中央和国务院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精神:习总书记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三个统筹”和“四个创新”的重要批示。其中,做好新能源汽车企业清理规范被提上日程。明确指出要针对现有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进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对于技术水平低、长期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坚决取缔其生产资质。从目前电池厂根据车厂需求生产电池的模式来看,这种“差异化”的技术线路对电池企业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标准制定!少数要服从多数?
ASTM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斐认为,国内和国外制定标准的关注点并不一样。国内更关心产品、技术标准,欧美则将关注点放在安全问题上,防止产品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为企业设置底线。成熟的标准是在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制定的,这类标准具备一定的广度和适用性。
那么反观我们目前的新国标,从数据上判断,它的广度和适应性并不算强,那么新国标是否成了为“少部分”人制定的“技术垄断”标准呢?笔者认为从某种层面上讲,新国标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行业规范措施。
以手机为例,我们一开始接触的手机仅有通话功能,业内称为“大哥大”;接下来手机变得小巧,添加了屏幕,使用更加方便,游戏、短信、音乐功能添加进入手机之中,使通讯工具更加人性化;再接下来手机屏幕成为彩色,功能更加完善,有了移动互联网,手机也变得更加智能;接下来就是触屏手机,抛弃了按键,形成了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的雏形。我们不难看出,一款成熟的产品是企业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为地为一种产品绘制未来发展路线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要了解到,产品的演变需要经历若干次迭代,需要漫长的市场检验,而一个成熟的标准更是需要时间检验。
尼采曾经说过:人走的太快,需要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影响,动力电池产业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十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过程就像“大哥大”到“iPhone”一样,任何人都无法制定出一款能将所有产品都涵盖进去通用标准。专业机构不能制定,消费者同样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市场选择的标准制定方法对于当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业的发展现状并不适用。
目前国家发布的新国标只是推荐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可以说是一种产业过渡性的需求,也是对“差异化”生产的尊重。“差异化”生产原则上说也是一种市场选择的产物,有些企业依靠电池定制业务的“差异化”生产,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很难说未来市场趋势会不会受到新国标的影响。笔者认为动力电池尺寸标准并不是单针对电池企业而制定的,更多是针对下游车企而制定的,为其设计汽车时提供一个规范,避免过于差异化的产品出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对25家符合新国标企业的产品出货量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国内车企配套产品符合新国标的比重较大,车企未来考虑车辆动力电池配套产能、车辆的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时,也极有可能向新国标倾斜,从而使差异化生产的呼吁者更加孤立。
走出去!标准把控、产业制造力提高不可少
放眼寰宇,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在崛起,我们的动力电池最终是要“走出去”的,标准将成为动力电池业和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我们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应对来自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压力。
目前,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以最高效的速度,生产最高质量的产品。而制造装备的升级,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和一致性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也是国内电池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趋同的未来,生产效率的高下将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电池生产设备至关重要。随着新国标的到来,未来市场的调整,电池设备生产企业也必需做出选择。如何对待标准化,如何对待差异化将成为锂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随着电池规格尺寸、编码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公布和实行,“标准化”已将一些并未将标准化考虑到设备涉及研发中的锂电和设备企业推向十字街头。设备企业如何适应锂电生产方式上的变革?锂电企业又如何让设备更好为自己服务?充满未来感的锂电生产,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2017年 9月9日在深圳举办的“洞见未来:标准化智造”——动力锂电行业智能制造沙龙将为您做深入探讨。
参会人员:
国内动力锂电制造企业负责人
国内动力锂电设备企业负责人
其他热心锂电智能制造发展的业内人士
会议亮点:
1.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相关领导、国内外顶级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到会分享;
2. 深度解读国内智能制造行业标准化建设;
3. 详解“工业4.0”与动力锂电制造的结合、贯通;
4. 观点交锋,深入讨论动力锂电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5. 锂电生产、工业制造领域精彩案例分享;
为了共同探讨动力锂电智能制造发展方向,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动力电池业健康发展,本次沙龙诚邀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智能制造设备企业代表及热心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相关人士参与。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