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标准化工作组、行业研究部主任周波做主题演讲
9月22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组委会战略支持,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优必爱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重点支持的“Li+学社·成就锂享 智信未来(2018)电池技术沙龙”第五期:“归因重组-大数据解开电池安全困局”沙龙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标准化工作组、行业研究部主任周波在沙龙上做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标准化工作组、行业研究部主任周波:
我们协会跟后端车联网的公司做了一些动力电池故障进行的探索。
我们最近跟一些做PACK研发的公司,包括大学研发的机构,因为17到18年,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安全事故特别多,从主机厂这边的角度来说,国家一直在推高能量密度。我的内容是分为三个部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我们总结了11到今年的一些安全事故。然后是我们贪色未来动力电池在一旦到了消费者手里以后可能有一个动力电池健康管理系统。最后是车电协商,可能主机厂要给我们提供一些数据,基于用户的安全做一些大数据的分析。
2011到2016年整个产业也是在前期,我们总结了一下,大概起火的数据也就是49起,方形跟圆柱软包的占比,主要还是在客车这一块。11到16年起火的原因主要是5块:充电中电池组电气故障起火、碰撞后起火、行驶中车辆自燃、浸水后引发起火、停止状态自燃起火。
这两年反而是安全事故爆发的高峰期,我们统计基本上涉事的车辆达到228辆,可能北京的占比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和柳州,柳州可能是一家企业出现了事故。
我们也针对这个占比进行了分析,乘用车的占比还不到16%,但今年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元年,但安全性这一块很多老百姓原来基于里程焦虑,现在变成了安全焦虑,基于这一块,我也是大概做了一些起火原因的分析,可能跟11年到16年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基于这些事故,有一些特征,实际上起火的事故呈现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分布的区域也越来越多,因为新能源的推广,有一些必然的关系,但是涉事的车辆品牌大部分都有。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
基于动力电池的安全这一块,我们觉得动力电池的安全系统,应该是基于动力电池的健康,这个健康分析不是在前端,而是在消费者的手里以后,怎么根据他使用的习惯做一些习惯的画像,根据电池容量的衰减测算包括续航里程异常原因方面,还有充电行为健康度的分析,我们大概分为了4块,我简单讲一下。
实际上动力点健康度容量的测算,一会姜博会讲一下他们同济大学基于动力电池在线的预估,我们也是简单找一些专家探讨,他们给我们做了一个画像,基于SOC百公里电耗这些,所有车在使用若干月份和充放电若干次以后的电池实际剩余容量。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残值预估是没法做的,可能他们觉得新能源车3年以后是不值钱的,就是因为这个电池包不值钱了,没法再进行残值的评估,我们也是想要基于未来的应用,不光是基于这个产业前面这一块,也是基于后面产业的商业应用跟一些机构来做一些共同的研究。
续航里程的异常原因,我们发现起火有很多的原因,在静置的过程当中会起火,我们跟一些做车联网的,他们以前在探讨传统燃油车报警的时候,会出现忽然之间起火,追溯的原因是消费者在上一个行为的过程当中,他反馈了一些问题,但在我们新能源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基础的数据还是缺乏的,所以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画像大数据来分析我们电池包衰减的因素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就是充电行为的分析,实际上从用户有几个维度。一个是充电的时长、快充的频次跟快放。我们有一个电池包你去分析它的残值,同样跑了10万公里,你拿去分析,实际上你的电池包健康度是不一样的。
对于电池健康度管理的模块,我们也大概做了几个方面的规划。首先从数据采集,BMS健康度的分析以及电池电抗度和充电行为、异常的分析,模型这一块我们现在觉得一个是驾驶行为的特征,就是里程焦虑和安全焦虑,是目前我们觉得可能短期要尽快做的,也是行业现在一个很好的机会。
可能国外还没有研究这一块,因为他们现在的量不大,但中国现在基本上每年可以占到新能源车的一半,这些大数据我们觉得未来是可以进行一些挖掘的,另外就是价值经济性的一个模型。
还有他驾驶里程一个统计的分析,全面监控车辆行为的充电。还有电池跟能耗的评价,因为实际上这一块也是人车环境的因素,我们希望未来基于一些大数据,可以进行一些未来故障预警的机制,动力电池可能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潜在的风险,能够给车厂这边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故障图谱,也需要未来参与车厂这边提供一些工程化的样车,因为我们拿到的一些数据,相对还是比较粗旷的,可能只有平均电压这些,每个单体的电压是没有的。
后面就是希望车企跟电池企业未来能够携手,因为从数据的角度上来说,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数据是挺全的,车企基于自己的研发,不希望对外公开,特别是安全事故的数据,但是从产业来说,特别是你自己一些大数据分析,我们知道上汽跟威马都有做的数据平台的分析,单独企业的数据量样本还是不够的,我们也希望后续能够车企提供大量的数据,首先从安全的图谱、故障图谱能够建立起来,第二个就是对于新能源车的评估体系未来也可以来做。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