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赛道的玩家逐渐增多,并且有望在接下来几年规模化装车。
电池中国获悉,9月26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太蓝新能源”)年产10GWh半固态锂电池项目落户安徽省淮南市。太蓝新能源与淮南市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寿县投资建设太蓝新能源半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据介绍,太蓝新能源年产10GWh半固态锂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投资20亿元,占地超过200亩,规划产能3GWh,计划投放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已获取多个储备客户;二期项目投资规划建设 7GWh 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太蓝新能源继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之后的第二大锂电产业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太蓝新能源已启动重庆生产制造基地“2+10”亿瓦时(1.2GWh)半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建设,其中第一条2亿瓦时(0.2GWh)产线将于10月正式批量生产,这也将使得太蓝新能源成为业内最早一批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之一。
半固态电池,也称作固液混合电池,是一种介于液态锂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形态,其与全固态锂电池的区别在于,固液混合电池中含有一定量的液体电解质,而全固态锂电池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包含任何液体电解质。
然而,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现实困难,而半固态电池大幅降低了电解液的使用量,使得传统液态电池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同时在电芯级的超快充性能、高能量密度性能上远超液态锂电池,被业内专家认为将是车用动力电池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
同时,半固态电池产线还可广泛兼容现有液态电池生产线。浙江锋锂新能源总经理许晓雄表示,固液混合电池装配上与现在的软包液态有极大的兼容性,可能超过80%,剩下20%可以通过现有很多产线改造,不需要大的颠覆就能实现规模化、自动化和高效量产。太蓝新能源也透露,公司半固态电池在广泛兼容现有液态电池产线的基础上引入独创的量产制造工艺,使得半固态电池产品制造成本比液态锂电池更低、产品一致性更好,大大加速了公司的规模量产进度。
1
今年固态电池项目建设进入密集期
除了太蓝新能源今年在重庆、安徽淮南布局半固态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国内还有不少玩家已经布局。
今年1月,由东风汽车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首批50辆东风-赣锋高比能固态电池车完成交付,成为全球首个固态电池车示范运营项目。赣锋锂业正在稳步扩大其半固态电池产能。
日前,赣锋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预计公司规划的2GWh第一代固态电池(半固态)产能在今年将逐步释放。
今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清陶新能源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昆山开发区破土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10GWh年装机量,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100亿元。另外,上汽今年还宣布联手清陶能源合作研发的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固态动力电池,将于2023年率先在上汽自主品牌新款车型上实现落地应用。
今年3月,卫蓝新能源创始人李泓透露,卫蓝新能源正在与蔚来汽车合作,计划基于ET7车型,推出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的固液混合电解质电池,电池包达到150度电,能量密度为360Wh/kg,这款半固态电池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5月,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总院副院长徐兴无透露,公司研发的单体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的半固态电池,明年上半年可以供货,“针刺测试是可以过的,也可以通过150℃的热箱测试,一般来说是很难的。我们在一个高端车上应用,可以跑1000公里。”据介绍,国轩高科能量密度为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正极材料颗粒表面包覆固态电解质、负极使用硅负极、使用新型高安全功能隔膜和高安全液态电解液开发研制而成。
SES Holdings Pte. Ltd.(简称“SES”)去年11月,发布了混合锂金属电池——ApolloTM。据悉,SES正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GWh。
另外,近日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9月,孚能科技已经实现了半固态电池的量产。目前孚能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进行改进,“液态电池之所以要被改进,是因为有机电解液的反应活性很高,起火后产生大量气体。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技术能力实现固态电解液,半固态电池就是一个折中路线。”
2
企业、资本密集关注 半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潜力可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大规模应用,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对于高性能动力电池锂电材料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半固态电池因技术和成本的可行性,是公认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半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大、续航时间更长、应用领域更广、充电速度更快等优势,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中银证券预测,全球半固态电池的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有望分别达到44.2GWh、494.9GWh;国海证券预计,未来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高速增长,至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
基于对半固态、固态电池前景的看好,目前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和新型技术企业都在加码布局。像传统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三星SDI、LG新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捷威动力、比亚迪等都在进行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而辉能科技、浙江锋锂、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SES、QuantumScape、太蓝新能源等新势力则直接从半固态、固态等路线切入。
实际上,为了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先机”,大众、宝马、蔚来、上汽、吉利、奔驰、丰田等重量级车企,也通过入股、投资等渠道布局固态电池这一赛道。
同时,固态电池也成为社会资本重点押注的对象。
今年3月,卫蓝新能源完成新一轮融资,卫蓝新能源同步发生工商信息变更,新增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为关联公司哈勃投资、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蓝色计划等多家股东。注册资本增加至6136.7万元,增幅5.7%。
今年6月,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联合领投,清研资本、全新世资本、国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此次融资是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第二笔融资,今年3月,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由碧桂园创投独家投资的A+轮融资。
今年上半年,清陶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主要投资方是上汽、北汽、国寿资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去年10月,辉能科技获得3.26亿美的融资,投资方包括Primavera资本集团、春华资本、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等,相关融资将用于未来数年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产能扩张。
华为、招商局、小米、Primavera、软银等资本对固态电池新兴企业的投资无疑是笃定固态电池未来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而在企业、资本和车企的一系列布局和支持下,预计接下来几年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将会快速到来。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