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拟“改名” 全力聚焦锂电池材料业务
发布时间:2020-05-01 13:21:00
关键词:电池材料锂电池

杉杉股份拟“改名” 全力聚焦锂电池材料业务

4月27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杉杉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SHANSHAN LITHIUM INDUSTRY CO.,LTD.”。


杉杉股份表示,随着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已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19 年,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正极、负极、电解液合并营业收入)692,426.86 万元,占当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79.77%;2018 年,公司锂电池材料实现营业收入(正极、负极、电解液合并)为 707,836.12 万元,占当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9.95%。


鉴于锂电池材料业务已构成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公司“聚焦锂电”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为进一步突显核心产业竞争力,提升公司所属行业辨识度,公司拟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突出公司核心业务,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


资料显示,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以服装起家,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公司正式进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随后分别在2003年、2005年先后涉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领域。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杉杉股份目前业务分为新能源业务和非新能源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分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和其他新能源业务(能源管理、充电桩、锂离子电容);非新能源业务包括服装品牌运营、类金融及创投业务。


近年来,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锂电池材料产业快速增长。锂电材料业务已成为杉杉股份的核心业务及主要业绩来源。


在杉杉股份发布的2019年年报中,杉杉股份也透露,未来,公司长期战略将聚焦锂电材料业务的发展,提升锂电材料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能源管理业务、锂离子电容、充电桩等其他新能源业务,公司将通过资本架构优化和业务调整,降低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对于非新能源业务服装、类金融将择机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持股比例等方式进行剥离。


截至 2019 年年底,公司现有正极材料产能 6 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12 万吨,电解液产能 4万吨。


为巩固产业链布局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近年来杉杉股份也积极通过战略合资合作、自建一体化基地等方式完善了锂电材料产业链布局。如对于上游关键金属原材料钴、锂等资源,公司分别通过参股洛阳钼业、Altura Mining Limited 等寻求在原材料方面的合作。同时通过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发挥各自优势,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和紫金矿业、吉利集团合资建立福建常青新能源,保障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供应,以及和巨化股份合资建立六氟磷酸锂产能,保障公司电解液原材料的供应安全。


杉杉股份拟“改名” 全力聚焦锂电池材料业务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负增长,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调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杉杉股份2019年锂电材料业务实现总销售量89,986吨,同比增长34%。这其中主要系负极业务和电解液业务销售量同比增长所致。


另外,2019年杉杉股份主营业务收入67.91亿元,同比下降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40.26%。上游原材料锂、钴等金属价格的大幅下滑、终端需求对成本控制更加严苛等原因导致公司产品价格承压下行,进而使得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布局


正极材料方面,麓谷、宁乡、宁夏石嘴山、大长沙 4 大生产基地,年产能 6 万吨。公司将通过有效产能的释放和规模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正极材料的市场地位。


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在宁波、湖州、郴州、宁德等多地有布局,此外,公司内蒙古包头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已于 2019 年第三季度建成试产。进一步提升了负极材料的产能及成本优势,依托内蒙古当地的电价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杉杉负极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电解液方面,公司有东莞、衢州等生产基地。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