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调研组一行与桑顿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合影
5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携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开展的“协同·发展——2017’新能源汽车产业探寻之旅”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来到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顿新能源”),与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平就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图为座谈会现场
2011年,国内环保巨头桑德集团作为“锂电新兵”大胆切入动力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沉淀,子公司桑顿新能源已经从“锂电黑马”成长为锂电新能源领域的生力军。据了解,2017年10月其规划产能将达到8GWh。
目前桑顿新能源业务已覆盖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电芯生产;BMS、PACK、电池云平台研发;互联网+回收、梯级利用、废电池再生技术、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风光电储能、大型UPS、基站、高端电动工具等领域。
图为桑顿新能源副总经理王海平参与座谈交流
在关键材料方面,正极材料是桑顿新能源生态体系中重点布局的一环,其产品涵盖了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据王海平介绍,公司专门设立了材料研究所,目前已完成了涂炭箔材、陶瓷涂覆隔膜等多元材料的自主研发和批量应用;未来也希望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入BMS、电解液等领域。“我们考虑到了补贴退坡后企业的生存问题,而桑顿新能源进入上游材料领域除了可以降成本外,最大优势就是提高电芯的一致性、可靠性。”
据了解,桑顿新能源的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等产品已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且依托于桑德集团较大的国内环卫市场,2017年配套其动力电池的纯电动环卫车销量也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在梯次利用和回收方面,桑顿新能源也有着自己清晰的发展思路。首先,无需拆解电池包,以动力PACK整体为核心,利用基本监控单元和原有BMS系统对动力PACK进行简单处理,构建全新的储能系统。最后才将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在对产业生态链布局的同时,桑顿新能源始终坚持核心技术驱动,在材料开发、电芯能量密度及安全性、动力电池回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调研组了解到,桑顿新能源产品以软包电池为主,目前已量产的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230Wh/Kg。王海平认为,实现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的目标不是问题。
图为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参与座谈交流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标准化工作部/行业研究部主任周波,东时创展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刘款,以及桑顿新能源相关人员参与此次调研讨论。
调研活动由赢合科技冠名赞助,并获得东时创展友情支持。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