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福建纳川管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江发表主题演讲
5月22-23日,“2018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福建纳川管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江在“电池产业链投资专场——破·探寻电池产业链投资关键点”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福建纳川管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江
非常感谢大家。纳川股份原来是一家做塑料管道的企业,2011年上市,从毛利60%降到30%的时候,公司考虑转型。机缘巧合我碰到方建华总,建议我们转型新能源汽车。纳川从传统产业转型新能源汽车,我有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达到200万辆,从现在开始每年还有43%的增长。公交的电动化、物流车的电动化、网约车的电动化,双积分和路权政策的逐步发布与完善,确保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方向。我们在投资中,中长期更看重的是运营车辆的电动化,就是公交、物流车、网约车。
现在政策更加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更加蓬勃发展。有国家的产业规划支撑,一个是“十三五”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一个是《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还有《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我们国家专门制定《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考虑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延续,又有一个双积分的管理办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受政策影响,2017年中国电动客车的销量出现下滑,仅为8.9万辆,降幅达34%。但这并不会改变客车电动化的趋势,2020年客车达到19万-20万辆是可期的。纳川股份有一个公司是做车辆运营的,我们现在明显感受到,原来只有一、二线城市,由于环保压力,政府资金实力雄厚会把公交电动化,现在三四线城市包括县城,城乡都有电动化的趋势。客车电动化照样会保持比较好的增长,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客车电动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在我们看来,还会有不错的增长。
物流车2017年的增长比2016年有接近2倍多的增长,未来我们认为每年还会保持4%以上的增长,到2020年达到50万辆,物流车主要是在城市配送,一公里范围内,区域范围内的城市配送。
乘用车目前以运营类为主,个人消费主要靠限购或牌照驱动,乘用车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以网约车、的士、滴滴、神州为主,这些企业都在布局他们的车辆电动化。在限牌限购城市中,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这些限牌限购的城市,乘用车会成为备用车辆,两口人结婚没有更多钱买房子了,可能先买一部电动车。这个家庭条件不错,要给保姆买辆车,接送孩子买菜,会买电动车。这其中有10%的人群会关注乘用车的高性能、环保、舒适感,会去买特斯拉。我们预计3-5年内乘用车还会以网约车、运营车辆为主。
技术路线趋于清晰,新技术产业化尚需时日
这一部分我先讲电池。
电池主要是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为主,行业中对于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应用,只是场景不一样。磷酸铁锂的安全性更适用于客车和储能,寿命长。三元由于能量密度的原因,更适用于乘用车。掺杂锰酸锂会适当降低能量密度,适用于网约车这样的场景。这并不是简单的三元和锰酸锂的掺杂可以把成本降下来,锰酸锂掺杂会带动负极和电极的选型,也会有所变化。
纳川从2003年开始一直走三元和锰酸锂的掺杂路线,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们公司看看,我们会为这个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路线上的探讨。
电池封装技术也在多样化,现在有方形铝壳、软包、圆柱。方形的代表有三星,软包代表是LG,圆柱的代表是松下。我们从这几年的布局来看,并没有刻意关注圆柱、方形或是软包的封装方式,电池的生产过程有40多道工序,只要有0.01的差错,电池的成本都会大幅度提升,良品率会大幅度下降,不管是做方形、软包、还是圆柱,我们在这个行业,或是某一种电池里,管理流程做得如何,这才是我们最关注的。
我们十几年来走的一条路是把方形这条路走到黑,到现在电池的性价比追求极致,一定要把性价比提升起来。动力电池毕竟是用在车上,成本是最重要的,如果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才是电池要走的路。
行业的趋势是这样的,经过三年补贴政策的调整,还有行业的洗牌,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大大提升,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进入一个叫为稳定的发展期,一霸多强,百花齐放的行业特点,其中一霸是指宁德时代CATL。
新技术方面,我们认为新技术的产业化还需要假以时日。现在赣锋锂业已经在投资固态电池了,我们和中科院物理所也在研究固态电池,但真正要进入动力电池产业化使用,如果价格非常高还是不能用,没人敢用,没办法增值。我们预计2025年,固态电池上下游齐心协力把固态电池做出来,这个时候固态电池会真正走向市场。
另外还有高电压的镍锰酸锂,这块我们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在做专门的研发。三元电池现在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科学家都在研究替代钴的方案,高电压镍锰酸锂可能是一个途径,预计在2022年会投入使用。
我说一下对动力电池行业的预测。作为投资者来看,2020年动力电池会达到135GWh,产值在1500亿左右;到2030年,会出现几何级数的超越,2030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000GWH,产值10000亿左右,70%市场在中国生产。现在行业中参与企业都有机会,一定要把电池做好。
电机、电控方面,从我个人来看,三电是分不开的,电机、电控用于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是直驱模式,90%以上是直驱,未来的发展模式是轮毂电机。
我认为短期之内是发展直驱和带箱的电机,如果没有补贴以后,大家对驱动模式是什么要求?现在没有大批量的使用,变速箱的使用电机、电控大幅度下降,也能改变车辆的驾驶性能,同时能达到10%的能量回收。
在没有补贴情况下,一部车装了200度、180度电跑得和你一样长,你要不要带变速箱的?将来带变速箱的驱动模式应该是中长期的主流方向,变速箱的选型非常重要,包括国外的公司也在研发,国内很多公司也在研发。
电动车的变速箱,另外一个发展方向是越来越集中化、越来越轻量化。现在有研究把控制系统、电控和电机集成,甚至把总成都集成到主控里,我们的看法是,将来电机和变速箱、电控会替代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我们预测到2020年,电机、电控的总规模会达到210万套,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
“三电” 协同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行业非常分散,有将近200家企业在做,还没有集中起来。未来三电系统如何协同?不是每个企业卖电机、我卖电控,将来把三电企业做起来才能把集中度提升起来。
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三电系统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自成体系各自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说我是老大,电控说我是老大,因为我管汽车运营,电机说我是老大,我是管驱动的,整体没有形成真正的有效融合。现在总成是基于技术指标的集成,车厂、电机厂、电控厂,没有考虑怎么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给一家物流车厂供一套电池时,发现有非常大的区别,不同的电池在同样的载货量情况下,续航里程完全不一样。
“三电协同”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传统技术对“三电协同”提供优化的环境,从而协调总成的最优性能,这是远未知所能,更未及所料的领域。通过普通的电机、电控、电池,用最低的成本使这辆车的续航里程达到更贵的材料达到的续航里程,这是“三电协同”的主要目标。
总成制造企业应该具有三电的产能,三电协同的设计是关键,在源头上开展技术互补,压缩冗余,为了达到一定的续航里程,为了达到一定的爬坡性能,电机经常会做大功率,电池也要做大,会造成很大的冗余和浪费,源头上开展技术互补和压缩冗余会使车辆真正达到一定的轻量化、降低成本,实现能耗低、重量低,整体最优的目标。
只有拥有高水平三电的掌控能力,才能坐稳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位置,这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
我最后用这句话总结我的发言——“投资三电正其时”。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