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转型在全球已经形成共识,国内市场内卷加剧、价格战竞争激烈;欧美电动化渗透率低,前景广阔,仿若一片“蓝海”。瞄准全球市场,出海已经成为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当下需要攻克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对于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来说,从中国一流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第一步是实现产品全球化;第二步是要产能、研发、服务本地化(全球化)。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动力电池出口已经达到103.3GWh,成为全球主要的动力电池出口国,产品全球化已经比较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过程的第二步:产能本地化维度来看,这两年国内大多数电池企业出海进度却不及预期,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企业海外建厂面临着当地政策法规、文化差异、供应保障、客户需求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挑战,动力电池工厂迟迟不能量产。
作为最早开展全球化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孚能科技2023年动力电池出口额近100亿元,在中国车用动力电池出口量上排名前三,全球车用动力电池出口量排名前八。
孚能科技的全球化始于2018年,截至目前,已经形成在中国、欧洲、北美、中东等全球市场的生产、研发和服务布局,完成了全球化转型。
日前,第九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 2024)在上海举行,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出席峰会并作题为《重塑“出海”思维,打造可持续的全球化》的主旨发言,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孚能科技过去六年的出海历程,希望能够对准备出海和正在出海的企业有所帮助。
01
动力电池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中国锂电产业链海外规划投资高达5600多亿元,其中产业链上游的投资近1000亿元。事实上,随着出海热,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项目官宣一段时间后,实际进展却有所放缓。海外建厂不及预期成为目前产业界普遍的困境。
结合孚能科技多年来在全球市场深耕的经验,王瑀对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总结为四个方面:政策法规、文化差异、供应保障和客户需求。
政策法规方面:国外相对复杂,要求严苛。王瑀表示,一方面欧美等地土地成本高,环境评估难,审批环节多,同时交涉范围广,导致建设周期被拉长。国内建厂从项目审批到投产仅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但海外情况却复杂得多,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着海外项目的建设进度。“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需要当地政府批准和议会听证;土地变更后还有很多环保、就业等当地居民的要求,进入建设阶段后,对废弃物的处理、绿植恢复等也有严格的要求。”王瑀举例称,建厂项目上如果有树木需要砍伐,也必须在其它地方将树木恢复,这些都是国内企业在海外建厂时,可能完全想象不到的,这些都会延长建厂时间。
文化差异方面,对设备、原材料等监管要求不同。相比国内,海外工厂的设备布设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进入到试生产后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等一系列要求,并且碳中和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供应保障方面,配套不健全,生产难度大。与国内有着完善的电池产业链不同,在海外很多地区很难找到任何配套,包括电池生产所必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以及其他电池材料,即便有配套,成本也很高,比国内企业预想的难度高很多。供应链的本地化、产品回收等都是出海会遇到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内供应链出海也会面临关税、汇率、时间和审批等高额成本的调整。
客户需求方面,本地市场电动化进度、实际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化的扩产过程中,常因各类复杂问题导致过程拖延,从而耗费大量资源;等产能建立后,本地市场的电动化进度慢,实际需求不及预期,将会给出海企业带来非常大的运营压力。
02
全球化不是“跑马圈地”,更要精耕细作
随着国内锂电产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近年来中国市场锂电产业价格战与内卷此起彼伏。为避免国内市场的内卷,很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欧美等电动化渗透率较低的市场,希望通过出海,避免国内红海竞争。
然而,企业全球化布局如果没有深思熟虑,盲目出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王瑀也指出,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赴海外建厂要“审慎”,做好通盘考量,海外建厂不是“跑马圈地”,而是更要精耕细作。“应对上述挑战,电池企业需要采取一种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GLocal’(Global + Local)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在海外,孚能科技2021年与土耳其自主电动汽车品牌Togg(由土耳其五家支柱型国有企业共同设立)合资成立Siro电池公司,并于2023年实现了一期6GWh的投产,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全球化和产能的本地化,使孚能科技在海外拥有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作为连接欧洲、亚洲、中东和非洲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Siro可以视作孚能科技在整个欧洲电池产业化基地的桥头堡,为孚能科技进一步扩展欧洲、中东、非洲等市场奠定了基础。
此外,孚能科技还在美国硅谷、德国斯图加特建立了研发、销售和产品服务基地,保障了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技术研发、运营和售后能力,使搭载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在全球各地良好运行。
截至2023年年底,孚能科技的海外生产、研发、售后服务总员工数已超过1000人,为其全球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其在全球范围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支撑。
与很多中国企业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不同,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一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2023年孚能科技75%的产品都出口到海外市场,且全部用于纯电动汽车上,产品已经获得多家国际主流车企信赖。
历经多年“磨合”,孚能科技探索出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GLocal’(Global + Local)模式,已经助力其率先完成全球化转型,变身为全球性企业。
在国内与海外市场的精耕细作,也为孚能科技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底气。而在此之前,孚能科技在产能布局方面也一直较为谨慎,并未陷入国内盲目扩产的怪圈。
“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市场,孚能科技都坚持基于从产品到工艺设备,再到市场应用和市场管理的全链条验证。”王瑀解释道,基于国内和全球市场的成功验证,孚能科技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开启了“1-N”的复制发展模式,先后建设了赣州5GWh和镇江24GWh生产基地,2022年发布SPS新产品至今已新建成了赣州和广州生产基地。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土耳其Siro工厂产能。
03
锚定交通电气化、能源绿色化
完成产品全球布局及客户验证
据王瑀介绍,孚能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将公司产品战略聚焦交通电气化、能源绿色化,“使交通的电气化以及能源绿色化真正实现,使二氧化碳释放达到碳中和,使我们的环境、能源可持续,最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
在交通电气化方面,孚能科技已经完善对“陆海空”的全维度产品布局,其中在汽车领域,公司产品已经配套纯电动汽车、混动汽车、物流车、重卡换电等众多领域。
在低空交通领域,孚能科技已经成为美国领先的eVTOL企业独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低空电池已经经过六年的开发验证,获得海外eVTOL企业认可。”
在水面交通领域,孚能科技也已经完成产品、技术布局,持续向全球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在能源绿色化方面,孚能科技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经验,未来将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孚能科技的绿色解决方案。据悉,孚能科技Siro工厂新的产能也在规划中,未来除了给全球客户提供动力电池配套,还将为欧洲、中东等地区提供储能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