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合科技阮丹琳:解码设备企业协同电池企业走向国际的“秘籍”
发布时间:2020-10-17 10:00:00
关键词:CBIS2020

赢合科技阮丹琳:解码设备企业协同电池企业走向国际的“秘籍”

图为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丹琳发表演讲


10月17日,“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0)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宁德)峰会”在福建宁德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电池中国网,以及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1C创新实验室联合主办。在主题论坛上,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丹琳表示,对于国际标准的理解、自主系统的研发逻辑能力,以及强劲的制造能力,是设备企业走向国际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如果把做电池比做成炒一盘菜,那么设备就是厨师用的锅和厨具,有得心应手的厨具才能将最好的材料表现出希望它表达出来的味道。”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丹琳在演讲伊始精妙的形容了设备与电池制造的关系。

 

作为已经进入LG化学、特斯拉,以及宝马等国际电池、电动汽车头部企业的锂电设备厂商,近年来,赢合科技在走出国门,服务全球主流客户方面“深有心得”,阮丹琳在本场主题论坛上,详细阐述了赢合科技作为设备装备企业如何协同中国电池企业走向国际的“内在逻辑”及必须功底。

 

万丈高楼从地起离不开每一块砖的努力,其实要想使电芯产线生产出合格的电芯,实际上这里面的基础是每一台的单机。“单机经历了多次的技术迭代和重生,并会一直下去,”据阮丹琳介绍,赢合科技自2006年涉足锂电设备领域,到目前设备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五阶段,“目前已实现了非常高的自动化,跟LG化学合作的最新一代卷绕机可以实现9个小时之内人员不需要进入车间换料和维护,真正做到无人车间;特斯拉电池日亮相的激光切割和卷绕机就是赢合的产品,这些设备技术事实上都历经过多次迭代,进而适应了不同电池材料技术需求。”

 

在阮丹琳看来,电池产线要达到高水平,单机发展的强健是基础。“对于单机设备,客户一般比较关心机器的产品表现、是否便于维护,以及带来的经济性如何?理解更深的客户,可能在选择单机设备时会考虑设备的结构设计和电气逻辑是否与电芯制造相吻合,但是大部分客户对单机的考量可能都停留在这个层面,”阮丹琳进一步解释道,设备开发的底层逻辑好比大树的根基,“赢合每年将销售额的9%拿出来进行设备研发,且主要投向设备根基部分,目的是使得支撑大树的单机根基长得足够稳,底层的开发和基础研究是单机强健,甚至设备整合的基础。”

 

据了解,赢合2015年在业务率先提出了针对动力电池客户的整线解决方案,具备业内领先的整线交付经验和能力,从2015至今,赢合已经成功交付40余条整线。“整线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力,离不开所有单机的表现状态,单机技术的能力是整线中最核心的。”阮丹琳补充道,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可以交付这么多整线,并在运行、维护、安全、效率及经济性上都表现强劲的内在原因。

 

近年来,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依托国内土壤成长起来的电池、设备、材料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拟走向国际市场。赢合科技目前已与LG化学、三星SDI、特斯拉等在锂电设备领域合作多年。事实上,对于很多计划走出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一提到国际化,很多人都会立马想到标准,比如说CE标准,是不是设备按照CE标准进行设计,理解了CE标准,这个设备就OK了,就具备能够达成服务国际客户的能力了,可以国际化了吗?

 

在阮丹琳看来,并非如此。“各国法规存在差异,对于设备的排放、安全、能耗都有明显或不同的要求。”

 

在演讲中,阮丹琳根据赢合科技的国际化历程,还详细列举了企业还国际化探索中的“五大关键生产要素”。具体包括人员、设备、物料管理、品质管控及生产过程的监控等。阮丹琳将其归结为:人、机、料、法、环五个关键标签。“以标准为例,设备企业去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服务客户或建立分公司的时候,当地的法规和标准非常重要,设备企业应主动去适应当地的法规或标准,甚至在设计上要做一定的调整,”阮丹琳表示,目前赢合科技已与全球头部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标准、法规、供应链管理、产品品质管控及人员、物料及服务上,共同合作为全球客户服务。

 

在阮丹琳看来,机器设备主动拥抱国际化,对企业带来的改变主要包括在全球采购、标准、法规、全球服务以及辅助服务等诸多方面,对于企业的挑战也是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如服务欧洲客户,我们与欧洲最好的非标自动化企业——Manz签署全球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可以由Manz和赢合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阮丹琳进一步解释道,Manz更理解欧洲的法规,没有语言的障碍,同时也可以在欧洲现场进行设备安全、调试等方面的辅助服务,这些都可以由全球范围内的伙伴和赢合一起共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国产自主设备走向国际化,如何将对国际化,或者说国际“标准”的理解贯彻到自身研发、运营、服务体系更为重要。“以研发体系为例,为适应国际化,我们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层面要进行逐层拆解和深度理解,并应用到自身研发体系中,”阮丹琳表示,以标准件选型为例,必须要有着深厚的研发和产品设计积累,拥有自主的底层开发逻辑体系,方能应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阮丹琳认为,标准理解、研发逻辑、制造能力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必备条件。换言之,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明确的国际化目标。“明确的目标代表着对国际化的理解。”

二、要有全球的合作伙伴。如赢合科技与全球化企业合作,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为企业做到更好的服务。

三、要有全球化的制造能力。“赢合具备强大的整线能力,同时也具备强健的单机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据阮丹琳介绍,目前赢合可以在继续强化单机强健,拆解多个单机分公司独立运营,以不断强化单机制造能力以及应对电池材料、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需求变化。

 

事实上,正是基于上述的思考,最终呈现给国际客户的,才是真正的产品完美表现力,才能获得国际客户的深度认同与合作。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