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21日,全球电池第一展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中国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展会期间,大会新闻中心采访了友洽(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
以下是采访内容整理:
电池中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情况,以及公司主营产品属于锂电相关的哪一领域?
李杰:我们公司是友洽(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我们的公司的使命就是要引进目前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未掌握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主要是电池的一些核心的材料,到现在基本上就是高镍、硅负极、半固态、固态的材料,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燃料电池相关的材料,还有一些自动驾驶相关的配件。
这次我们带来的是一个瑞士公司b-science.net的一个专利报告,这家公司也是一个蛮新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这家公司的CEO是苏黎士理工大学的硕士,后来到美国西北大学读了博士,他本身是瑞士人,所以他在毕业之后回到瑞士的一家石墨公司做研发主管,他本身也发表了很多论文,他知道研发人员的痛点,于是后来就出来创立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通过研究一些专利信息,还有就是一些世界上主要的论坛发布的信息,然后研究世界上主要公司的技术路线,目前发布的专利课题涉及到电池的有很多方面,固态电池这一块他们提供的有英文版的论文,中文版是我们公司来负责翻译并且对外销售。他们对专利进行了分类,虽然中国的专利数量很多,但是技术专利还是比较少的,他们把专利进行分类,从不同层级来划分,从材料研发一直到制造层级。
电池中国:你们现在代理的是固态电池材料吗?
李杰:我们是卖他们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的作用就是给材料厂家和电池厂家做技术路线研发的判断,因为有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支,你要看准未来的趋势,这个分支在世界上有哪几家公司做得比较好,你可以研究他们的专利。
电池中国:这个主要是做一个研究报告,去有需求的企业销售?
李杰:对。我跟很多锂电池的也聊过,这个工作他们也做,他们公司内都有专门的部门,但是他们只是在专利申请方面比较熟悉,但是对研究路线这些东西,他们自己也不是很懂,他们可以把这些工作外包给这家瑞士公司来做。比如说固态电池的研究方向,日本是硫化物比较擅长,中国是聚合物电池比较擅长,从专利布局来讲,昆山的一家公司的布局更多。瑞士这家公司对世界上主要的电池公司的专利研究更加透彻,中国的公司可能对中国同行比较了解,但是对国外的市场并不了解。他们是全球范围内的研究,通过会议论坛上的信息汇总,了解每个公司的研究方向。这个公司的CEO本身也会去英国参加一些论坛,并且也会上台演讲,他们会通过论坛搜集信息,就会知道各个主要公司的技术路线到了什么程度。
电池中国:您这次过来参展主要是展示什么产品?
李杰:我们这次主要就是这个瑞士的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有一家是日本第一工业制药CMC,他们是用在负极做分散剂的,在陶瓷隔膜也是有分散的。另外他们也有一个产品叫凝胶电解质,是用于半固态电池的,这个产品量产还比较少,所以我们这个产品真的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
电池中国: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在固态电池这一块。
李杰:凝胶电解质这个产品,国内主要做固态电池的厂家我们都送过样,据他们反映,用这个凝胶电解质不改变工艺,明显提升安全性,循环寿命跟原来差不多,唯一的劣势就是倍率可能没有业态的这么好,这也是固态电池本身的一个问题。
电池中国:你们在固态电池这方面的研究有多久了?包括你对未来固态电池的相关市场是怎么看的?
李杰:这是大势所趋,只不过还得要大家慢慢把它做起来。
我们也想提升国内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
电池中国:现在在研发这一块,你们在国内投入大吗?
李杰:我们是一家贸易公司,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国外的供应商,把国外一些适合中国的东西引进来,这是我们的主要方向。还有一些氢燃料电池这一块的东西我们也在收集。
电池中国:你们是代理他们的产品,还是他们的材料,还是他们的技术?
李杰:主要是卖产品。
电池中国:您代理的氢燃料电池目前在国内有哪些客户在用吗?
李杰:现在很多氢燃料电池的材料都没实现国产化,所以你要去看国内的厂家基本上都是用的国外的材料。做这个东西的技术门槛很高,投厂要花很多钱,所以见效还要一定的时间,要参与者多了,资本市场愿意投这个行业了,这一块会慢慢的发展起来,这个可能有点像几年前的锂电池市场,当时锂电池的电解液、正极、负极都是要从国外进口的,现在基本上都是国产化的,我们现在推的都是高镍硅负极、固态、半固态这些前沿的东西,主流的已经不需要国外引进了。
电池中国:您以前有参加过CIBF展吗?今年是第几次参加?
李杰:2018年我来参加过一届,今年是第二次过来。
国内国外的展会我都参加过,像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的一些展会我都有参加过,CIBF在中国绝对是最专业的,而且也是最有号召力的,规模也很大。
电池中国:对今年这次展会你感觉怎么样?
李杰:感觉一年比一年办得好,论坛我也去听了,也都是很多前沿技术的分享。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